初涉蒙古,公司血本无归
这样的进口生意做了差不多一年,史光荣心想,与其把差价给了中间的公司,为什么自己不直接与蒙古国对接呢。经过考虑,史光荣决定去蒙古国考察。1989年,蒙古国刚刚经历了政治的巨变,百废待兴,市场物资全部依靠进口,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图为史光荣(右)早年在蒙古

图为史光荣参加中蒙投资合作洽谈签约仪式
考察完市场后,史光荣像以前一样,雷厉风行地做了决定,跟蒙古国的几个客户签订了合同。就在这段时期,史光荣在蒙古国的贸易快速发展,他的个人财富积累也达到了顶峰,然而因为史光荣不懂蒙古语,跟客户签订合同的所有事宜全部听从翻译的,祸患就这样悄悄潜伏下了。
1992年,史光荣和蒙古国的客户签订了700多万元人民币的合同,所换物资全部是铜。这年冬天,史光荣把7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全部发给了蒙古国的客户,一向合作得不错的客户,却开始不按合同办事,迟迟不交货,史光荣的翻译告诉他说,对方答应过一段时间再发剩下的货物。
当史光荣第三次来到蒙古国催促发货,他才知晓,翻译利用他语言不通,私自从与蒙古国的贸易中提取巨额回扣,导致客户发货不积极,找各种理由拖延,最终,史光荣剩下的600万元货物打了水漂。
1993年,史光荣的公司彻底垮了,从百万富翁沦落到负债几百万元,只在一夕之间,这一年,他42岁。(上)
相关链接: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张万虎——西湖问茶创大业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浙江迪森国大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文阁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探访君兰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振华的创业路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五台人史光荣与他的“财富帝国”(下)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韩波——手握创新“金钥匙”的企业家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吕峻峰:一个“80后”的草根逆袭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张俊生:赤手空拳打天下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唐润平:敢为人先创大业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翱翔红土地的黄土地雄鹰——记云南滇鹰环保集团董事长秦英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为春城添彩的忻州人——访云南久昕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俊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儒商张秉军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小强”创业记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王继飞:缔造百年基业的管桩大佬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