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国茶瑰宝西湖龙井素以绿茶闻名。然而,2012年以龙井鲜叶为原料诞生的一款红茶新品——西湖工夫茶,却以对西湖龙井的突破和创新以及达到的上佳品质,短短数年间便大行国内茶市,各个系列产品屡次斩获重量级荣誉,颠覆了世人对“西湖龙井是绿茶”的固有认知,成为我国茶文化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的一抹艳红,受到世间红茶爱好者广泛而热情的追捧。
在第四届全国武林斗茶大会暨首届中国茶奥会上,西湖工夫红茶获得“参斗上品茶”殊荣,其缔造者、杭州万虎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万虎先生获得“中国佳茗大使”称号;在第八届亚洲品牌盛典上,西湖工夫茶研制企业杭州万虎茶叶有限公司获“亚洲名优品牌奖”。而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万虎先生,却是一个从我市走出去的地地道道的五台人。
2018年元月的一个下午,中国茶都浙江杭州龙坞茶镇,西湖工夫茶发源地。连续几日阴雨后天气转晴,层层叠叠的茶树环绕着村落,绿茶深翠,湿气氤氲,远山如黛,茶乡秀美的风光在这里一览无余。
在茶山脚下的西湖工夫茶文化体验中心,记者采访了身世颇具传奇色彩的杭州万虎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山西商会会长张万虎。寻一间雅静茶室,品茗交谈,往事随着清幽的茶香渐渐弥漫开来……
出生在并不产茶的山西省五台县,张万虎打小对茶并无多少了解,仅有的一点概念,就是父亲时常端在手里、被棍棍红茶染黑的大茶缸。“那时,父亲会在浓茶里加点冰糖给我喝,是甜甜的味道。”
19岁时,为了求学,张万虎只身来到杭州。由于家境贫寒,加之独居异乡,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解决经济上的困难。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大潮中,他便勤工助学做起了小生意。杭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又是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做生意自然首选卖茶叶。他先是在西湖风景区做卖茶叶、胶卷等的小商贩,后是租商铺卖茶叶,再后来又发展到做茶馆,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茶产品销量越来越多,耳濡目染再加主动学习,他对茶的了解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入,以至于不知不觉间深深地爱上了茶文化,一发而不可收地做起了茶产业。辗转20多年过去,现在,张万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茶品牌和25万平方米茶园。
“后来想想,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路?大概就是因为父亲喝茶的缘故,默默指引我来到了这龙井茶的故乡。”
爱上一种事物就会爱上一座城。如今,西湖龙井已让张万虎这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五台人,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其中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适合胃寒和胃虚的人群饮用,能起到养胃的功效。中国也是红茶的消费大国,喝茶的群体正从中老年扩大到青年。
“父亲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落下了胃病,回到家乡以后,一种叫棍棍茶的廉价红茶,便成为父亲缓解胃痛的良药。因此,我一直想给父亲弄一种最好的红茶,并让他永远也喝不完,这是我的初心;同时,依托西湖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打造一款来自西湖之畔的优质红茶,也是我多年的梦想。”张万虎说。
为了让西湖龙井由绿茶变成红茶,张万虎整整花费了五年研究、试验的心血,用掉了几千斤的茶叶。“做红茶有两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酸度和涩度。它们互相矛盾、制约,必须让两者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有想要的口感。”为此,张万虎四处“取经”,五年间走遍了全国有名的红茶产区,在深山的茶农家,往往一呆就是好几天,深钻细研做红茶的真谛。
杭州市西湖区的龙坞茶镇,素有“万担茶乡”之称,是西湖龙井的原产地保护区。这里层峦叠嶂、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依托中国茶都的地理优势,以西湖龙井鲜叶为原料,严格采摘标准,传承制茶古法,创新工艺技术……当所有问题都得到成功解决的时候,2012年秋,张万虎终于拥有了一款属于自己的高品质红茶,也让西湖龙井完成了一次由绿到红的华丽演变。这种新创制的西湖工夫茶,口感鲜润甘爽、底香持久,色泽金黄如琥珀,数泡之后仍饱满香甜,有如梅开唇齿间,淡淡梅花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给爱茶者带来别具一格的茶文化体验。
那年初夏时节,张万虎把久居五台老家的父亲接到了杭州。在西湖工夫茶发源地偌大的茶园里,老人上上下下、远远近近地扫视着阳光下满目的茶绿,从身边一株茶树上随手采下一枚嫩芽,托在手心仔细端详,喜不自禁地一连说了几个“好”字。这让张万虎永远都不会忘记!他知道,这是父亲对他最大的认可和鼓励。
采访中不经意间一抬头,记者看到了公司自己设计的茶产品手拎袋,上面一句雅致的广告语颇为引人入胜:“我们留不住美的时光,只有这份茶,懂得百年珍藏!”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叶自古就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商品。在近代,一位名叫刘峻周的中国人沿着古丝绸之路,把茶叶从宁波港带到格鲁吉亚的巴统港,并培植出适应当地气候、品质优良的中国茶新品种,被誉为“格鲁吉亚茶王”。
2017年5月,中国与格鲁吉亚共和国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于2018年1月生效。这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及自贸区战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而就在2017年8月,6500多公斤成品茶“龙井金汤”,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长途漂泊,从黑海沿岸的格鲁吉亚运回浙江宁波港口,这批天然有机、在格鲁吉亚种植、用中国制茶工艺生产的生态新茶,成为中格互通有无、并肩发展的最好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龙井金汤”的“主人”,就是走出国门、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到格鲁吉亚开疆拓土的张万虎,他也因此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位“形象大使”。
格鲁吉亚位于外高加索中西部,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多雨。茶叶在其传统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时至今日,该地区出产的红茶品种大多还是源自120多年前刘峻周开创的“刘茶”。
2016年,张万虎带着茶叶技工和设备,跋山涉水1万余公里来到这里。在一个叫伊梅列季亚的茶园里,张万虎敏锐地嗅出了“龙井”的味道。“这就是正儿八经的老茶树,是群体种,也叫‘土茶’,是我们中国的古老品种。”揣摩着手掌中的嫩茶叶,张万虎感叹寻到了真正的“宝贝”。
他看中了这个商机,并暗暗下定决心,要修复这里3000多亩的百年老茶园,栽培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新品种,推广现代生产和加工技术,传授西湖工夫茶技艺,再续丝路新茶缘。
种植、管护、研发、生产——现在,当地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厂房,又焕发出了新生机。用手工、半手工和机器等中国制茶工艺加工出来的“混血”格鲁吉亚茶,浸出率高、茶毫明显、后味甘甜、茶多酚含量高,冲泡出来的茶汤色泽金黄,从视觉到味觉,都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张万虎就把这种茶命名为“龙井金汤”。
目前,当地政府正在制定政策扶持计划,吸引投资,加强合作,振兴茶产业。
从绿茶到红茶,变的只是制茶工艺,不变的是做优茶品牌的匠心之道和做强茶产业的创新之道。
“听海的声音,深藏若虚,我愿意变成一朵浪花,好触摸你宽广的胸怀……”张万虎喜欢写诗,常常用诗歌表达自己心中的那份情怀。他还表示:“作为一名爱茶人,我十分想让世界人民通过西湖工夫茶,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氤氲的茶香中感知独特的江南文化姿态和西湖深厚的人文底蕴。”
拥有这般视野和格局观的张万虎,如今思考和谋划的重点,是公司发展战略的全面升级,那就是,立足于公司目前事业发展之基,融入杭州大旅游发展和茶产业发展战略格局,将做茶叶与做文化、做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在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中,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公司事业的超常规发展。
张万虎从来都是个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谋定即动的人。
其实,在几年前他就开始了战略升级的热身尝试,将公司发展成了一个集有机茶叶生产销售、文化交流、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并拿到了“西湖龙井”的商标使用权,达到了年产绿茶50吨、红茶130吨的生产销售规模。
随着“互联网+”成时代发展新常态,传统的茶叶销售方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张万虎积极适应这一新常态,使淘宝、唯品会、微商、众筹、拼多多、蘑菇街、京东等都成为了他的茶产品热销渠道。他还组建了一个优秀的人才团队,与国内茶研究领域的一些尖端人士进行深度合作,开发了茶面膜、茶香皂等日化新产品,丰富了公司产品矩阵,延伸了茶产业链条。依托科技力量研发新产品,借助互联网思维营销产品,杭州万虎茶叶有限公司的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目前,杭州市已规划在龙坞茶镇打造一个以茶叶为主题、以生态为基础的全国性“茶产业、茶文化、茶生活”集聚创新小镇。杭州万虎茶叶有限公司已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并积极谋求“跨界发展”,将茶叶与丝绸交融、与旅游接轨,把产业发展的视野扩展到丝绸文化传播、丝绸文化遗产保护、丝绸产品开发营销以及茶田管理、茶田私人定制、高端茶会活动交流等文化旅游业态。
眼下,杭州万虎茶叶有限公司已成为业界翘楚,备受关注。作为其掌门人的张万虎,也成为了新晋商中的杰出代表,荣任浙江省山西商会会长。
虽然已离开家乡多年,张万虎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2017年8月,他带领浙江省山西商会的18名会员代表,专程来到五台县台怀镇庙沟村,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与乡村干部一起探讨创新扶贫方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为村里16户贫困户捐赠了价值3万元的金莲花种苗,希望贫困户用自己的双手播撒希望的种子,勤劳致富。
2017年12月底,由张万虎带队,浙江省山西商会的10余名企业家会员来到忻州考察投资,与市政府就医疗、供热、煤改气、旅游等项目的合作进行了洽谈对接。
“关键是转变思想,让外面的先进理念在忻州落地生根。”忻州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张万虎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