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忻州新闻>>正文
唐润平:敢为人先创大业
2018年06月01日 09时57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本报记者 冯振玉 王文君 郭剑峰

创办江苏省第一家环保煤粉生产企业的唐润平

在镇江山西商会,沉稳低调的唐润平是人人尊敬的“老大哥”。称他是“老大哥”,一是老唐岁数大,今年已届花甲;二是阅历丰富,插过队、上过大学、当过处级干部,下海经商后更是“呛过水”“触过礁”,人生端的是大落大起,大开大阖。

老唐创办的镇江市蓝火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丹徒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第一个正式立项并通过环评认证的环保煤粉生产企业。

15岁插队,31岁就成为处级干部。仕途一帆风顺,却放弃“铁饭碗”自主创业

1959年,唐润平出生在静乐县城一个普通干部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虽然性格平和内敛,但有一股子钻劲,不明白的东西总要琢磨个一清二楚,学习成绩自然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可惜他没赶上好时候,在那个年代,成绩再好也枉然——村里的孩子,中学毕了业只能像父辈一样“修理地球”。城里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除了待业,就是到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4年,15岁的唐润平打起背包,徒步来到位于静乐县城南15里的东大树村,成为这个生产大队年龄最小的“插队知青”。唐润平搭上的,其实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末班车。

整整半个世纪前的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后的几年,近2000万城市学生以一个共同的称谓“知识青年”去往农村,“上山下乡”也成为上世纪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运动。下乡知青远离父母、远离城市到农村去,在艰苦的环境下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从另一个角度看,上山下乡也使“知青”更早地投身社会,受到了磨炼,增长才干,体验了民间疾苦。正是由于有这段经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后来成为社会的精英。

虽然离家只有15里,但15岁的唐润平也得在东大树村“安营扎寨”。除了下地干活儿,还得学会做饭炒菜,虽然菜里基本没有什么油水。小小少年,个子比铁锹高不了多少,但跟村里的壮劳力一样得一天“两出勤”。唐润平不怕苦、不怕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三年下来,个子长高了,身子骨壮实了,关键是,经过农村生活的摔打,唐润平越来越成熟了。

在唐润平“插队”第三个年头的深秋,平地一声雷,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了。唐润平抬头望见北斗星,他清醒地意识到,参加高考,可能是他改变人生命运的惟一的机会,他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在今天看来,要想抓住实在是太不容易了——1977年,全国570万人参加恢复后的第一次高考,录取27万人,录取率4.7%,这还是全国的平均水平。具体到贫困落后的静乐县,不知道这一年的录取率是多少,但绝对是百里挑一。

19岁的小伙子下工后一头扎进书本,抓紧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复习,经常通宵达旦。念书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玩儿命般的复习“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幸运女神向他微笑了,唐润平成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冲到彼岸的那一个,挤上了恢复高考后的“头班车”,被哈尔滨工业大学铁道部干部培训班录取,实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跨越。

毕业后,唐润平被分配到铁道部第三工程局。两年后,调到铁道部下属的负责基建、后勤保障的公司。他办事踏实认真,从秘书、办公室主任一路升迁,29岁就成为副处级干部,31岁跻身正处,3次获得晋级奖励。此时的唐润平头顶“知识化、年轻化”的光环,事业一帆风顺,被同事和领导看好。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35岁那年,他毅然决然扔掉“铁饭碗”,在周围人一片反对声中开始了自主创业。

“下海”呛水,第一单生意就赔了30万。果断转型,第一个“吃螃蟹”

“下海”后,第一单生意便是经镇江的朋友牵线,为镇江一家企业供煤。不料,货发到约定的地方后,迟迟等不到汇来货款。没办法,只好上门讨要。吃了多次“闭门羹”、跑了无数冤枉路后才知道,货款已被人挪用,挪用的人已泥牛入海,30万块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唐润平欲哭无泪,踯躇在镇江街头,真是一头扎进长江的心也有。

在法制尚不健全的当年,这样的故事唐润平也听过不少。只是从来没有想到,如此噩运会真的降临到自己头上。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那家企业的领导很同情他的遭遇,答应由他继续供煤,宽慰他说赔了的钱慢慢往回赚……敲定供需双方一系列责任和义务、确保货款再不会“蒸发”后,唐润平干脆就住在镇江打理业务。当时他没有想到,在镇江这一住,就是20多年……

镇江“一江横陈,连冈三面”,与南京相邻,与扬州隔江相望,向来水运、陆运发达。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正是镇江和“长三角”经济飞速发展之际,煤炭需求潜力巨大。

提起当年煤炭市场的火爆,唐润平记忆犹新:“铁路运来的,长江水运来的,到处是煤炭货场。最多的时期,镇江有284家公司做煤炭生意。”

交了昂贵的“学费”后,唐润平稳扎稳打,靠山西人固有的诚信和自身的智慧以及不为外人所知的心血和汗水,他创办的镇江保港电力燃料公司在几百家从事能源贸易的公司中脱颖而出。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销售收入不断增长。鼎盛时期,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累计缴纳税收5000多万元,成为镇江市煤炭运销的龙头企业,唐润平也因此担任了镇江煤炭运销协会的会长。

回忆当年创业的历程,老唐思绪万千、不胜感慨。为寻找货源,他一个“半路出家”的司机,经常开车从镇江到陕西、内蒙古。省道车流滚滚,基本是拉煤的大车,一不留神就会出事。昼夜行驶上千公里,累了,在路边不知名的小村口停车眯一会儿;饿了,向老乡讨一壶开水泡两包方便面。千小心、万谨慎,还是出过三次车祸,至今身上伤痕累累。

顺风顺水做了十几年。当“雾霾”“PM2.5”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阴影的时候,唐润平敏锐地感觉到,中国的煤炭市场很快将面临一场革命,这个市场要重新洗牌了。

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这意味着,煤炭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将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主导。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力、燃气等清洁能源,但目前仍是以煤炭为主要能量来源来供暖和发电,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然而,煤炭在传统燃烧应用中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到秋冬季节,北方城市甚至连长江边儿上的镇江市都会出现雾霾天气,燃煤,成为众矢之的。相应地,国家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传统燃煤炉被取缔,煤炭价格一路下行,煤炭运销生意盛极而衰。

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唐听朋友说中国煤科院在鄂尔多斯建了一个高效煤粉企业。虽然技术还在试验阶段,但产品切合国家产业、环保政策,应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唐润平如获至宝,迅速找来技术资料并和煤科院专家取得联系,又马不停蹄到企业实地考察。此时,恰逢中国煤科院在镇江推广煤粉锅炉,唐润平抓住这个机遇,决定先办一个小型试验厂,成功后再扩大规模。

作为一种新技术的开发,风险自然不小。老唐的这种做法,无疑是谨慎的,也是稳妥的,可以规避大的投资风险。于是在国家煤科院技术专家的指导下,采用第二代技术,投资600万元建起了试验工厂,产品固定供应参与试验的镇江和常州的两家企业。试验厂运行正常了,产品也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下游的两家合作企业却因其他原因倒闭。合作无法进行下去,试验厂只能暂时停产。

但通过试验,老唐看到了高效煤粉的市场前景,坚定了他扩大生产规模的信心。

把握机遇,向高科技要效益。成功转型,企业前景光明

高效煤粉或者说环保煤粉是传统煤炭的清洁替代产品,具有低硫、低灰、高热值等特性。使用环保煤粉的高效煤粉燃烧系统相比传统链条炉具有热效率高、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等优势,符合国家的能源结构及产业政策。

2014年,唐润平正式向镇江市发改委提出申请,要求为高效煤粉项目正式立项,筹建更大规模的企业。镇江市发改委的领导非常慎重,环保和节能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组织了专门的专家论证会。老唐也积极配合,邀请发改委的领导专程到煤科院考察学习。得到权威部门的认可后,镇江发改委为该项目大开绿灯,项目以招商引资的方式进入丹徒经济开发区,分两期进行,总投资5亿元。

2016年,一期投资完成,占地30多亩的镇江市蓝火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建成的三条独立环保煤粉生产线,可保证生产供应不间断,年产量达50万吨。高效煤粉生产工艺科技含量、生产风险系数高,公司属资金密集型企业。

说风险系数高,是因高效煤粉是在高温、无氧状态下生产,技术配置和安全级别要求很严,稍有不慎便有爆炸的危险;资金密集型,是说企业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整个生产过程全部封闭进行,减少了因人为因素产生的跑冒滴漏。生产工人无需手工操作,只对生产过程实施监控。记者走进生产车间,看不到原煤进出,地上很干净,无粉尘,无异味,无废料。产品罐装,自动流入运输车内。

高效煤粉细度超过水泥,普通的车辆无法拉运。公司又投资700多万元,配套10辆环保煤粉运输专用罐车,为客户定点、定时配送。

唐润平归纳了产品的三大核心竞争力:一是热效率高,达到95%以上,一吨煤粉能产生两吨原煤的热值,符合节能减排政策;二是燃尽率高,燃烧率高达99%,基本可以烧尽灰分;三是使用操作简单,像汽车发动机一样一按电钮就着,一踩刹车就停,使用非常方便。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介绍,相较于燃煤链条锅炉,高效煤粉烟尘排放降低85%以上。在未加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的条件下,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50%,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0%左右。煤粉型工业锅炉烟尘排放甚至要优于天然气锅炉。

从目前的销售情况看,基本上生产多少就能销售多少,节能煤粉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好评。特别是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环保部新修订《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后,高效节能煤粉具有深厚的市场潜力。

在镇江生活多年,唐润平已完全融入了当地社会。跟老唐初照面,谁也不会把他看成身家过亿的企业家。穿一件类似部队作训服的上衣,脚上的旅游鞋也不是什么名牌,说话慢声细语但极有条理。说到忻州这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老唐感同身受,赞叹不已。

唐润平说,自己很快就要“退休”了,公司的事务已经能放心地交给儿子打理。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老唐总结:人这一生总有起伏高低,关键是要有信念、有信心,有追求、有永不放弃的决心和勇气。

老唐的人生,因此而绚烂多彩。

环保煤粉罐装车间

厂区一角

环保煤粉运输专用罐车

相关链接: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张万虎——西湖问茶创大业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浙江迪森国大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文阁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探访君兰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振华的创业路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五台人史光荣与他的“财富帝国”(上)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五台人史光荣与他的“财富帝国”(下)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韩波——手握创新“金钥匙”的企业家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吕峻峰:一个“80后”的草根逆袭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张俊生:赤手空拳打天下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翱翔红土地的黄土地雄鹰——记云南滇鹰环保集团董事长秦英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为春城添彩的忻州人——访云南久昕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俊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儒商张秉军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小强”创业记

【走出故乡的忻州人】王继飞:缔造百年基业的管桩大佬

(责任编辑:李冬梅)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