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剑峰

明清两代特别是乾隆时期,山西商帮发展到鼎盛。举凡水旱码头、通都大邑,都有山西商人建造的会馆。商业发达的省份,中小城市甚至一些乡镇,现在仍有山西会馆、山陕会馆的遗存。
会馆,是山西商人客居他乡时联络感情、交流信息、彼此关照生意之所在。晋商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在会馆建筑的选材、布局、形制和装饰等方面不惜重金、翻空出奇。一些著名的山西会馆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把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推至后人难以企及的地步,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
改革开放后,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人口的流动和迁徙史无前例地开放和自由。人们不必再固守一方水土,可以走出去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晋商的后代北上南下东进西行,足迹遍布全中国,演绎了无数创业、财富故事。
商会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40年,成为山西商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现代社会,当然不会再有富丽堂皇、雕梁画栋的山西会馆了。但晋商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在后来者身上进一步发扬广大。
2014年5月11日,江苏省镇江市山西商会成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镇江投资兴业的山西籍企业、个体经商户以及山西企业驻镇机构上百家,吸纳各地从业人员近万人。举凡生产经营、商贸流通、餐饮服务、建筑材料、化工、地产等行业,均活跃着山西商人的身影。商会会员中,不乏横跨多种产业、身家几亿、十几亿的行业大佬,但更多的是白手起家、顽强拼搏进而改变人生命运的普通人。他们在镇江娶妻生子、落户扎根,平时在不同的行当奋斗打拼。当商会议事、老乡来访的时候,大伙儿从四面八方赶来,方有听不够的乡音,道不尽的乡情……
今天,我们向读者介绍他们当中的一位——原平老乡张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