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正文
践行领袖嘱托砥砺奋进鏖战急攻坚深度贫困春风化雨满眼春
2019年06月21日 10时24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我市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视察忻州重要讲话精神攻坚深度贫困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栗中 王国梁 王金华

“撸起袖子加油干!”牢记嘱托,对标对表,尽锐出战,攻城拔寨,砥砺奋进,步履铿锵!

“两不愁三保障。”使命如山,夙夜在公,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攻坚,成绩斐然!

带着党中央对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的深切关怀,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视察忻州,深入岢岚县赵家洼村和宋家沟村,实地查看深贫情况,看望贫困群众,充分展示了领袖对人民的深厚情怀。特别是人民领袖对老区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殷殷嘱托和特别关怀,使310万忻州儿女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市委、市政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广大干部群众对领袖的拥护爱戴转化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视察忻州重要讲话精神的强大动力,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转化为推动忻州脱贫攻坚和改革发展的最重要思路举措,全力以赴抓落实,砥砺奋进绘新图。

使命,在奋进中彰显力量;号角,在攻坚时更加嘹亮。忻州撸起袖子加油干,做足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讲好忻州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故事,信心百倍,义无反顾,奋力前行。

“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五寨西梁甜糯玉米地膜种植片,为贫困户稳定增收提供了强劲保障。张向荣摄

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1661”发展战略、“3659”脱贫攻坚策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践行领袖嘱托,决战深度贫困,用扎实稳健的攻坚行动向总书记,向党中央,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两年来,全市干部群众牢记领袖嘱托,践行政治使命,攻坚深度贫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用无畏的担当履行“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

两年来,忻州撸起袖子加油干,紧紧围绕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7个问题,紧扣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跟进等关键环节,啃下一个又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的“硬骨头”。截至目前,保德、河曲、神池、岢岚、五寨、繁峙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已公示,退出1923个贫困村,减贫41.37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由19.8%降至2.28%,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突破。

两年来,在2016年首战首胜的基础上,2017年再战再胜,2018年决战决胜,脱贫工作成效考核综合排名全省第一,整村搬迁数量规模全省第一,光伏扶贫装机规模全省第一,金融扶贫信贷投放总额全省第一,生态扶贫“五个一批”规模全省第一,电商示范县数量全省第一。

两年来,全市又及时把整村搬迁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扶持上来,紧紧围绕拆迁复垦、生态修复、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关键环节,努力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取得了显著成效。

两年来,忻州在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上不畏艰难,誓师立令,精准发力,攻城拔寨,奋发作为,书写出一幅众志成城决战贫困的壮丽画卷,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艰苦奋斗的结果。回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忻州后的两年,我市劈波斩浪,砥砺奋进,攻坚战绩令人瞩目,脱贫成绩让人暖心、令人鼓舞。

脱贫,是一场大战,更是一场恶战。忻州高位谋划,全方位参与,上下一心,锲而不舍,不辱使命,决战决胜

同一片土地上,过上了不同的生活;同一片天空下,续写着不同的故事。

前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我市期间,来到深度贫困地区岢岚县看望贫困群众。

两年后,还是这片土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看望过的赵家洼村和宋家沟村的老百姓已经过上了幸福生活。赵家洼村村民曹六仁常说:“我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楼房。现在的生活条件和以往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冬天不用再生火,水龙头一拧就有自来水……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岢岚县宋家沟移民新村,沈姚付妻子刘林桃靠制作豆面次粉、荞面碗托,每月净收入5000多元。宫清华摄

6月的岢岚,绿树成荫,骄阳似火。

走进岢岚县城广惠园新村“,致力脱贫攻坚,共建美好家园”的标语格外醒目。不远处,72岁的杨娥子穿着黄色的马甲在小区里打扫卫生。年逾古稀的她咧着嘴笑着说“:现在的生活好了,是习近平总书记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家中的情形,杨娥子历历在目,称“这辈子也不会忘记”。杨娥子说“:习总书记非常亲切,他来了,就像亲戚来了一样,和我唠家常。做梦都想不到,习总书记还能来我家。”

杨娥子两口子有五个孩子,祖辈都在农村,五个孩子成家后离开穷山沟。在过去,过冬是杨娥子一家最糟心的事,每年冬天,她的脚都冻得浮肿,有时候走路都是问题。脚下是贫地,背后是山峦。她说,辛苦一年,勉强够吃喝,全家收入不到7000元,种粮收入只有500多元,大部分是种粮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为了解决好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岢岚县决定对赵家洼村进行整村搬迁。

初夏的岢岚县宋家沟移民新村。本报记者范涛摄

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杨娥子一家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经济收入翻了几番。在82平方米的房子里,杨娥子坐在沙发上,微笑着掰起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做保洁员一年工资12600元;光伏扶贫3000元;爱心煤200元;养老保险金1000多元;大病救助3000元;农资补贴3000多元。杨娥子说:“初步一算,全年我们家收入已经能够稳定脱贫,生活真是今非昔比。”

忻州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市14个县(市、区)有11个国定深度贫困县。全市的脱贫攻坚战,从高位谋划启动,构建统揽格局,兴盛于各部门各行业参与,落实在上上下下。

两年来,全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关于坚决打赢全市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31个政策性文件,连续3年制定出台专项扶贫行动计划。

特别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视察忻州以来,市委召开四届三次全会,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建设的决定》《关于聚焦深度贫困集中力量攻坚的实施意见》《践行领袖嘱托决战深度贫困行动方案》,明确作为领袖视察地要学深干好、走在前列。

创设性出台《攻坚深度贫困“破零清零”专项行动方案》,做到应干未干的“破零”,应完未完的“清零”。

聚焦摘帽重任,出台《贫困县脱贫摘帽指导意见》,建立了摘帽督导工作机制,每个摘帽县派驻一个由市委常委带队的市级督导小组和跟进落实小组,采取“六不两直”方法全程全面督导。

围绕政策兑现,出台《市直部门推进脱贫攻坚重大政策重大措施落实工作方案》,建立“一清单、三体系、一制度”政策落实推进机制。编发《脱贫攻坚资料汇编》1—8册、《脱贫攻坚200问》《脱贫攻坚实操手册》《脱贫攻坚政策导图》等一系列宣讲资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政策支持和群众基础。

运筹帷幄,精准施策,凝聚合力,下足“绣花功夫,攻城拔寨挖穷根

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硕果,夏长与秋实之间,升腾的是一种热烈、铿锵的旋律。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决战脱贫决胜小康任务,忻州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代县方盛白酒产业链条带动2000多名贫困户增收脱贫。石俊文摄

一是高位谋划,构建统揽格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最现实的干部作风转变工程来谋划、部署和推进,作为检验“四个意识”强不强、“两个维护”硬不硬的试金石。2015年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确立了“1661”发展战略,其中第一个“1”就是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调一切围绕脱贫、一切为了脱贫、一切服从脱贫、一切服务脱贫。做决策,优先脱贫攻坚;办事情,突出脱贫攻坚;动资金,保障脱贫攻坚;用干部,挂钩脱贫攻坚;抓考核,强化脱贫攻坚。市四套班子、市直34个系统442个单位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制定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的具体工作举措,14个县(市、区)和五台山风景区管委会细化出台统揽措施。实施“3659”脱贫攻坚策略,坚持立志、立业、立状“3立”,坚持“6个精准”,推进“5个一批”,实施“9+9”脱贫工程。市级统揽强化“职能”,县乡下沉强化“势能”,综合生成强化“效能”,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统揽格局。

二是层层传导,夯实责任体系。强化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和实施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市委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市长担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市级党政领导担任副组长,实行分管扶贫领导和分管行业领导“双组长”的领导体制,下设12个专项脱贫办公室和26个专项扶贫领导组,明确了专项责任、联动责任、帮扶责任和部门统揽责任;各县成立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乡镇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和扶贫工作站,配备扶贫专职副乡镇长。建立了双签责任制度,市、县、乡、村逐级签订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书和帮扶责任书,层层立下军令状,构建“横向延伸无死角,纵向下沉无盲区”的责任体系,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三是一线工作,精准帮扶举措。2016年以来,召开脱贫攻坚誓师大会、脱贫攻坚工作会、决战决胜誓师大会等年度工作会议,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和各类专题会等一系列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开展“春、夏、秋、冬”四季攻坚行动。坚持一线工作法,强化市级领导联系帮扶,32名市级领导联系帮扶14+1个县(市、区)。实施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俊明走访乡镇175个,实现了158个脱贫攻坚重点乡镇全覆盖;市长郑连生足迹遍布乡镇,为贫困乡村排忧解难;15个县(市、区)委书记走访贫困村2068个,占到总数2222个的93%;185名乡镇党委书记走访贫困户18万余户,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贫困群众认可度全面提升。

每张笑脸都是攻坚的诗篇。

郝建梅是五台东雷乡西雷村的贫困户,全家5口人,婆婆、老妈都已年过花甲,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和自己种植20多亩薄田勉强度日,是村里地地道道的贫困户,一家人挤在40年前盖下的土房里。如今,她搬到新居,丈夫在附近的五龙生态农业园工地打工,她在苗圃基地做饭打工,一年下来收入40000多元,日子过得格外舒心。

全员动员,聚焦深度贫困,汇集十大举措,大兵团作战,全员合力攻坚

2016年,在岢岚县李家沟乡任副乡长的刘峰肩头又多了副担子:乡脱贫工作站站长。

在其位谋其政。刘峰当站长开展扶贫工作,首先吃透上面精神,然后结合本乡实际情况,在乡党委支持下制定工作规划,出台接地气的实施方案,还向有关工作人员和群众一项项解释、解决脱贫工作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并随时修正工作方案,以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在整个脱贫工作中,他是全乡的扶贫“总工”。

原平市双惠科技生态示范园区的员工们正在高科技育苗大棚里为农民示范管理青椒种苗的技术。近年来,该园区大力进行农技推广、新品种科研示范,培训新型农技人员,利用高科技引领农民脱贫致富。赵春晓摄

2018年,李家沟乡剩余的5个贫困村要出列,全乡264户549名贫困人口要稳定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怎么脱、如何保?刘峰将上级的扶贫政策在李家沟乡具体化、本土化。他根据全乡各个村的具体情况,实施整村搬迁或整村提升方案;对已脱贫人口制定了脱贫巩固计划;对贫困人口按照致贫原因及家庭结构情况划分为五个类别,依据各类别的特点分别给予产业、就业、搬迁、生态、资产收益、光伏、危房改造及政策保障兜底等一项或多项扶贫政策优惠。

该乡给贫困户补贴农机具购置费,李家沟村22户贫困户购买农机后交付农机合作社入股分红。仅此一项,2017年李家沟村的贫困户户均增收2400元。李家沟村农机合作社的组建,使该村村民耕种农田面积由肩扛驴驮年代的1700多亩发展到3500亩,收益也成倍增长。

马桂花出生于1938年,是李家沟村村民。丈夫离世多年,儿女也已成家,她一人独自生活。早年她在乡政府当厨师,一干就是20多年。2007年后在外地从事家政服务。2014年村里识别贫困户,她认为自己有收入没有理会。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了,生活很艰难。听到马桂花生活困难的信息,刘峰的第一反应就是先看看老人。

 下一页 [1 2 3]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