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联动:打造经济新动能
按照生态+空间优化、生态+经济转型模式,忻州推出了主体功能区战略。他们抓住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机遇,推进产业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在一个战场打好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两场战役。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统筹推进“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跨县域重点林业工程,全面实施了以两山、三河、三路、三区绿化为目标的“2333”造林工程。在绿色打底,基础先行的路径下,他们率先打通交通、信息、物流“断头路”,以连促联,合理布局区内和区际公路、铁路、电网、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坚持市场一体化。打破区域行政壁垒,统一协调,联手共建,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协商机制,统筹招商引资、项目合作、信息共享,着力构建区域一体化市场。他们把统筹联动作为重点突破。统筹规划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统筹产业集群、市场信息、旅游资源等实体性要素;从市级层面规划引领、统筹协调,三区层面打破壁垒、联动发展,县级层面开放开发、推进落实。加快五台山、滹沱河流域保护立法,加速建设五台山机场大道,加快实施忻定原同城化步伐。
文明城市创建:翻开新篇章 提升新境界
文明城市创建,让忻州成为一座充满爱心和活力的城市。
在忻州市开莱国际社区,144栋单元楼门前都有一台电子屏,不间断地滚动着文明创建的内容。9月22日,社区物业经理赵梦林饶有兴味地说,“文明新风就得这样,植根身边,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街上的公共厕所越来越多,垃圾箱隔几步就有,以前臭气熏天的死角没有了,出行也方便多了。”这是市民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变化。
“人民公园、古钟公园、九龙岗森林公园、云中河景区,空气好、景色美,我们常常会带着老人孩子过去。”家住城区的张女士对记者说。
现在漫步忻州大街小巷,“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在全市各单位、商户、宾馆房间、社区发放张贴各种宣传资料10万余套,其中光《市民文明手册》就有4万余册,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褒扬。
以“忻州市道德模范”“忻州好人”评选为发轫,到忻州环保志愿者协会、消防志愿者协会、忻州经济开发区志愿者协会、爱心公益协会组成“市民巡视团”为继,忻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义青说:“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以细水长流式的文明熏陶,让每一位普通市民从心底激发出对美的敬重和向往,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多地汇聚起建设文明忻州的道德正能量。”
一年以来,全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攻坚战捷报频传,硕果累累。做好事、助人为乐蔚然成风,以千千静读为标志的各种读书会有如涌流,整个夏日,市区八大文化广场演出不断,使市民享受了免费的文化大餐。
本版稿件 山西日报忻州分社统筹
本版图片 忻州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责任编辑: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