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正文
找准脱贫致富的支点
定襄县马家窑村发展红色旅游带动村民致富
2016年07月23日 09时55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马家窑村的明天

走近马家窑村,离村子还有一段距离,就能听见慷慨激昂的抗战歌曲。从村口进村的一段道路,两旁都插着红旗,还有穿着八路军服装站岗的“哨兵”。进村之后,村屋的墙上,小巷的石壁上,电线杆上贴着当年抗战的标语。游客只要花10元钱,就能在更衣室根据自己的喜好试穿当年八路军、民兵、老百姓等各种角色的服装。可以“站岗放哨”,可以在战壕里“

瞄准射击”,可以挥舞大刀“ 冲锋陷阵”……

村里负责人介绍,马家窑村从今年“五一”开始迎客。周末双休日游客比较集中,平时游客不太多,但每天都有,陆陆续续的。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和端午节那几天,游客主要来自周边村子和定襄县城。随后,忻州、原平的游客就多了起来,前些日子还来了一个太原的旅游团。这几天,忻州的一个三、四十人的旅游团和太原的一个老年人“夕阳红”团提前预约,正准备过来。

“我今天带孩子过来踩踩点儿,准备过两天带朋友们一起来玩儿。”一位父亲带着孩子穿着八路军的服装坐在敞篷军车里拍照,他说,“带孩子来,主要是为了让他感受一下那个年代的艰苦,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

一群姑娘穿着八路军女战士的服装拍照。同行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他已经是第三次来了,这次一共带了六个朋友过来,其中有的是第一次来,也有来过几次的。“感觉特别好,这种旅游的形式新颖,既符合现在年轻人拍照、拍小视频的心理,也能在角色中体验当年抗战的艰苦。”

“来的人各行各业的都有,农民、学生、教师、机关干部。还有一个曾经打过仗的老革命,是儿女们开车一起来的。老人穿上八路军军装,持枪敬礼拍照,现场特别感人。”刘志强说,“游客还和村里的老人们合影,他们中有些人一辈子没照过相,可激动了。”

“农活儿不忙的时候,来这儿打打零工,这就又增加一份儿收入”。坐在更衣室的一位大妈说。“原来家里的土豆、小米、鸡蛋都卖不出去,因为我们出不去,外面也少有人来。”一位把自家土特产拿出来卖的老大爷说,“现在只要摆在家门口,就有游客来买走。”

红色旅游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的生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现在村里标着红五星的绿皮垃圾桶随处可见。旅游搞起来了,村民们的觉悟也似乎一下子提高了许多,每天的生活垃圾都能自觉投放到垃圾桶里。村委还花钱雇了生活比较困难的几个村民专门负责每天的街道清扫,活儿不累,都能有一份固定收入。

马家窑村的红色旅游刚刚起步,村民们就得了实惠,日子一天比一天有了奔头。大伙儿都希望上级部门能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多搞些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牛世伟正忙着往平遥、西安、北京等地四处跑,看项目、拉投资。他说,村里下一步要把十四个窑洞改建成农家体验院,将现在的乡村一日游逐渐变成两日游、多日游。引资28万元建设的滑草场已经有些眉目了。接下来还想建一个蜡像馆和“3D画展”馆,再建一个天文瞭望台,争取把马家窑村打造成“美术写生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

(责任编辑:李冬梅)

上一页 [1 2 3]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