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正文
找准脱贫致富的支点
定襄县马家窑村发展红色旅游带动村民致富
2016年07月23日 09时55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第一书记带来了红色旅游

马家窑村的红火热闹,是从今年“五一”开始的。回忆起当天的情景,村民们七嘴八舌。

“活这么大岁数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

“当天来的车从村口一直排到村里,真是开了眼界了。”……

村里负责旅游服装室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人最多的时候,80多套服装都租出去了,游客还是源源不断涌来。

当初,牛世伟进村摸清情况后,首先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去年深秋,村头修起了蓄水池,安装了水泵,终于将深沟里的山泉水引进了村里。之后,村党支部、村委会又分两批给每家每户分发了鸡苗,家家户户都养起了家鸡,家鸡蛋比以往的红鸡蛋能卖出更高的价钱。

村民吃水不愁了,卖鸡蛋也能打闹个零花钱,但怎样才能让村民真正脱贫致富?牛世伟常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先要赚人气,人气旺了,财气自然就来了”,这是牛世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他回忆说,刚来马家窑村时,在村口经常看到一辆辆小车呼啸而去,人们这是去临近的继承村——郭继成是定襄县抗战时期游击队队长,是晋察冀边区有名的抗日英雄,英勇牺牲后,党和政府为纪念他,将烈士所在的村命名为继成村。牛世伟就想,马家窑村也是革命老区,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什么不能发展红色旅游?

他把这个大胆的想法向大伙儿提出来之后,大部分村民们表示支持,也有一些村民有顾虑:从来都是靠天吃饭,现在突然要搞旅游,要是没人来怎么办?几十万投资进去会不会打了水漂?

担心归担心,可乡亲们已经认准了牛世伟人品和本事。一位大娘接受采访时说:“年三十儿家家都在包饺子,可俺村儿这第一书记不回城,走东家到西家忙着慰问,还给回村过年的娃娃们包了红包。牛支书帮咱搞旅游致富,任谁也得支持。”

村民们有力气的出力气,有东西的拿东西。现在进村看到的一些景点装饰,如当年用的竹箩筐、陶瓷水瓮、磨盘……都是村民们从自己家里无偿拿出来的。在建设过程中,村“两委”的原则是,能用村里劳力的就绝不外雇,然后给予报酬。一时间,几乎全村人都组织动员起来,像当年“支前”那样都投入到了“战斗”中来。

“为了更好地还原当时抗日根据地的情境,红旗、沙袋、弹药箱等道具都是用旧物改装的,这样更符合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记忆,能给游客更真实的感受。这也是马家窑村不同于别处红色旅游基地的一个突出特点。”景区负责人刘志强说,“景点建设把握两点,一是不做作,二是真实。村里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翻新,除资金有限的因素外,主要是不想破坏村子原本的自然风貌。”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