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 当地出台鼓励政策
踢球和学习要兼顾,这是和盛小学女子足球队的一贯宗旨。“我们不愿意把足球作为孩子唯一的发展渠道。”桑成说。
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温江区教育部门已通过政策层面,为足球队解决了后顾之忧。只要参与女子足球队且坚持下来并具有一定水平的球员,可以参加温江中学的文化和技能考核,考核通过后,可以进入温江中学初中部读书。
在此次暑假集训备战中,有22名球员考入温江中学,其中有15名是和盛小学的,其他7名也在和盛小学训练过,这意味着,和盛小学六年级足球队球员,一个不落地进了温江中学。“现在我不反对她踢球了。”女儿顺利进入温江中学,刘琴很高兴。
校长王勇林说,学校不希望把这个政策作为招揽球员的手段,希望孩子不是为了升学而踢球。同时,他也希望,孩子们能在踢球的时候,不耽误学习。
尽管如此,但桑成依然担忧球员的流失。作为一名足球教练,他也认为,不能让足球成为孩子们的唯一发展渠道,“职业道路并不好走,尤其是女足。而相比而言,读大学则是另一条更为稳妥的出路。”这也是家长们的想法。多名家长跟记者表示,孩子踢球可以,但是成绩要保持在中上游水平。“不反对踢球,但成绩不能落下,为此只能帮她补课。”刘琴说。
家长正在给球员倒水
专/家/说
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教育学家纪大海认为,兼顾学习和运动确实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问题,如果不是专业化的训练,学习和运动应该是统一的。
“没有说我要学习就必须减少运动,要运动就必须减少学习,两者不矛盾。”纪大海说,即便不运动也可能成绩不好,而运动,特别是律动性运动,对于孩子智商发展有促进作用。目前有的家长可能有些认识的误区,很容易把运动等同于职业化训练,这对于小学和初中来说太早了。如果学生确实有天赋,可以进入专门学校进行学习。“我就比较赞同温江区这种做法,对于这种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可以降低一点成绩要求。”
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社会普遍认为,学习和艺体就是天然矛盾的。”熊丙奇说,目前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有两条道路:要不成绩好走升学道路,要不艺体好走特长生道路,“难道就不可以成绩和艺体同时好么?”
“一个孩子如果身心不健康,即便考入名牌学校,也是空谈。”熊丙奇说,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体育,体育在一个孩子的智力和身体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这种团队运动,参与其中可以增强孩子的管理、社交能力。(成都商报记者 钟美兰 王效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