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建设核心示范基地2400亩,其中设施栽培示范基地400亩,露地地膜覆盖2000亩,发展科技示范户100户,重点建设10个甜瓜精品示范园,带动20000亩甜瓜生产基地产业化发展。
通过建立十园、百户(棚)、千亩示范工程,实现从选择利用新品种、推广设施农业新技术、田间栽培管理到产品采收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十园:即10个科技示范园。选择培养10个栽培面积在10-30亩以上、技术基地较好、带动能力较强的家庭农场或合作社重点扶持,建成以温棚设施技术配套、科技运用能力较强、示范意义重大的科技示范园。
百户:指100个科技示范户。培养扶持100个面积在10亩以下、户均开发大棚或中小拱棚设施栽培面积至少在1亩以上,通过设施育苗、露地栽培技术促成栽培提高经济效益、带动作用大的科技示范户。
千亩:指10个科技示范园加100个科技示范户,示范区栽培示范基地面积从2013年的千亩以上发展到2016年的2400亩。总产量从2013年的200万公斤,三年后达到500万公斤;总产值从2013年的600万元,三年后达到1500万元以上。使瓜农掌握甜瓜标准化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观念更新、技术更新,自觉推广应用。
思路与发展: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解决当前提高种植效益的问题。
首先是强化培训,解决发展观念问题。甜瓜产业必须走标准化发展之路,粗放经营,传统种植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生产讲效益,市场供应靠质量。甜瓜产业必须逐步纳入质量目标管理,品牌化包装入市战略。
其次,甜瓜生产布局、品种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不同栽培模式的搭配问题。忻州目前甜瓜生产以露地直播为主,属于传统的、较低水平的生产模式,适度发展温室大棚,采取护根育苗、露地移栽的模式是可行的。露地可提早到6月上中旬上市,大棚等设施栽培可提早上市30-40天,亩增收3000-5000元以上;日光温室2015年忻府区部落村个别温室甜瓜标准化生产试验,亩产值已达到10.8万元,另外,厚皮甜瓜的栽培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玉女、津甜98、瑞龙、银蜜3号、红月亮等10余个品种均种植成功。
第三,甜瓜品种改良问题。商品瓜质量提高主要依靠改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选择外观美、口感好、抗病强、品质优的良种是甜瓜标准化生产今后重点发展方向。如新一代“灯笼红”“甜妃”“华冠”“天禧”“贝加尔”等16个系列甜瓜品种是协会近几年培育推广打造成功的综合性状优良品种。
第四,栽培技术的改进问题。协会通过项目实施,探索整理出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栽培管理技术,分级、包装、贮存、运输管理技术;包括日光温室,大棚建造及设施配套技术,温室大棚多层覆盖增温保温技术,补光灯技术,二氧化碳施肥,穴盘基质育苗技术,营养基育苗技术,嫁育苗技术,设施吊蔓栽培技术;科学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生态无公害防控技术,露地甜瓜机械化地膜覆盖标准化作业、稀植栽培、一膜两用早熟栽培,甜瓜玉米套作高效技术,以及推广配套科学高效的省力栽培技术等。
第五,甜瓜生产的产业化发展问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主要针对个体小生产与流通大市场矛盾,最终使甜瓜产业走上产销结合、规模化发展、标准化栽培、产业化开发之路。使甜瓜产业成为全市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创建以协会+标准+合作社+农户+品牌+市场等多元化产业化生产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