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青年李鹏的创业故事
本报记者 王国梁 实习记者 张志远 王菲

李鹏(中)和他的团队
从2010年大学毕业,到如今的茉莉花开(国际)原平分支机构的平稳运行,李鹏走过了8年充满艰辛与喜悦的创业路。
从怀揣梦想进入大学,到大三勤工俭学开办烧烤店的小试牛刀,以及之后考公、考研和省直某机关的应聘临时工,李鹏最终选择了回乡创业。从初期在消防工程工地上打工到后来组建独挡一面的百盛消防器材安装工队,历经数年的磨砺,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李鹏把情怀、启智、创业融入到如今的茉莉花开(国际)原平分支机构的创办中,目前中心运营态势良好,渐渐被当地人所认同。
皮肤白净,中等身材,行止笃定,处事真诚,这就是一个50多人创业团队的领办人,已过而立之年的李鹏给人的第一印象。
“400多平米的使用场地,2名保安、2名司机、4名后勤服务员工、42名专业青年人才;钢琴、舞蹈、口才、跆拳道等门类项目,以及综合服务儿童用品专卖部,这样的规模和档次,放在省城都可以算是中等偏上水平。”正月十五刚过,专程从太原到原平看望李鹏的大学同学、智慧城市产业界创业者李晓伟说。
返乡逐“梦”
3月9日,记者来到原平。在原平茉莉花开(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的操场上,一身运动装的李鹏正站在孩子们中间,指导着孩子们早操习练。“每天只要有空,就会过来跟孩子们一起活动一下,跟他们在一起感觉特别放松,感觉回到了小时候。”他说。

跆拳道培训
作为原平茉莉花开(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出生于1987年的李鹏,常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大哥哥”。殊不知,这个别人眼中的“孩子王”,却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2010年从太原科技大学毕业后,与众多利用专业所长投身互联网创业的同学们相比,李鹏把自己定位在儿童教育行业,似乎有点另类和“不适时宜”,对此,他心中有一份独特认知与坚守。
谈起过往,从一个较早投身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之后历经多种就业与创业的“考试与验证”,到如今在别人看来一个小有成就的“孩子王”,李鹏说,自己走过的是一条累并快乐的创业路。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创业者,他们有自己的选择与价值取向。对他们而言,如果与父辈们挖土烧窑、开矿卖煤或是选石炼铁等相比,那些‘泥一把、水一身’的经历,总是给人一种粗放的感觉。他们对场地、对投入、对环境、对团队素养的要求可能会更高更精准一些,这也许就是一代人比一代人的进步和最大的不同之处。”李鹏父亲这样评价儿子。
面对未来,李鹏表示,大学生返乡、创业,不只有各类艰辛与苟且,更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