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丁文惠看来,网络会诊虽不能完全代替面对面的诊疗,但具有突出的优势。“一些基层医院把握不准的疑难病例,可以通过互联网让高水平专家远程会诊。在移动端,会诊专家的时间也更灵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霍勇说。
这样的设想如今在39互联网医院已变为现实。今年7月,39互联网医院接到一例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疑难重症患者的紧急会诊需求。患者是一个刚出生4天的新生儿,基层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新生儿肺炎。患者家属非常希望得到权威专家的治疗建议,首诊医生也担心目前的治疗和诊断上有瑕疵。借助39互联网医院,河南省内知名医院的专家进行了远程会诊,肯定了首诊医生的治疗方案,最后患儿病情稳步好转。
“从39互联网医院目前运行的情况看,通过平台远程会诊,80%的患者不需出省治疗,就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9互联网医院经理庞成林说。
不过,借助远程医疗把患者留在基层,会不会抢了大医院的“饭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谢尚奎表示,基层医院主要看常见病、基本病、多发病,一些疑难重症和复杂疾病还是主要依赖大医院,这也正是分级诊疗的目的。
深层问题待破解
互联网医疗发展得如火如荼,不过仍然存在不少深层次的问题亟待破解。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孙国强认为,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必须过好数字化这关。他说,患者的基本病情报告、化验数据以及用药情况等的信息化,是实现互联网医疗的根本。没有建立这个数据基础,就不能称之为互联网医疗。
然而,我国医疗数字化程度并不高。数据显示,我国医疗行业每年的信息化投入规模仅占卫生机构总支出的0.8%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至5%的水平,而且由于数据采集交换标准、接口不统一等,各医院之间很难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医院信息化滞后容易造成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区域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长远看会阻碍互联网医疗发展。”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副主任华伟说。
此外,专家们还建议要加大对互联网医疗的法律监管。北京市百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龚楠说,医学诊疗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从医生的问诊到得出最后处方,这是一种特殊民事活动,需要更深入、更专业的法律监管。而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目前还不健全,比如哪些人能够从事互联网医疗、服务标准又是什么等问题仍没有清晰界定。
(责任编辑: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