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人性化”:“扶”着第一书记待得住
为了让第一书记尽快进入角色和状态,河曲县委组织部联合农业、扶贫等部门对第一书记进行统一的任职培训,并将教育培训纳入本地村干部培训计划,提升工作能力。
乡镇党委千方百计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不仅在吃、住、行方面解除后顾之忧,还经常召开第一书记工作汇报会,面对面听心声、解难题。
鹿固乡党委推出“三帮一”机制,包片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共同帮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让乡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脱贫攻坚的力量会成倍加大。”鹿固乡党委书记张秀文由衷地说。
前川乡南也村第一书记冯毅是省住建厅的下派干部,他在调研中发现,旱地增收难是村民致富瓶颈,于是联系省农科院,在村里实验推广渗水地膜全覆盖技术。乡、村干部一起发动,辐射周边22个村的全乡500亩渗水地膜覆盖应用技术实验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并获成功,目前正准备向全县推广。
河曲县委还决定,每年组织第一书记进行一次体检,派出单位为第一书记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第一书记任职期间,派出单位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根据任职地路程远近的不同,每月发放交通补贴,让他们踏实安心地工作。
第一书记从对农村的不熟悉、不适应到逐步融入,实现了从“驻身”到“驻心”的转变。
制度“科学化”:“帮”着第一书记干得好
在河曲县,第一书记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不是在单打独斗,在每名第一书记背后,还有他们的“娘家”——派出单位始终在关注与发力。
楼子营镇后大洼村第一书记刘忠元是位林业干部,经过调研,他认定发展干果经济林是这个村脱贫增收的好点子。利用500亩弃耕地栽植仁用杏,三年挂果,四年进入盛产期,村民们举双手赞成。可种苗、整地、栽植、浇水、抚育、修剪、管护各个环节的钱从哪来?刘忠元向单位“求助”,县林业局当即拍板,费用全部由局里出,同时进行技术把关、跟踪服务。今年立夏一过,500亩仁用杏已经全部栽完,村民们当宝贝看护着。
去年冬天,河曲县开展“冬季行动”,县委组织部也针对第一书记组织开展了“八个一”活动,内容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任务,贫困户精准识别、制定发展规划、争取产业项目……第一书记按照各自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精准落实。
单寨乡龙泉沟村村民守着刚建好的深井吃不上水,村干部急得抓耳挠腮。第一书记李世强了解到,深井变压器被雷电击毁,村里没钱、没门路,不知该咋办。李世强一边跑部门,一边找厂家,两个月跑下来,终于让乡亲们吃上了自来水。村干部张元占说:“这事多亏了第一书记!确实是个办实事的,咱村干部跟他配起套来,有干头!”如今,村里的扶贫养羊项目正在实施,贫困户建羊舍、买种羊,干得很起劲。
制度对头干劲足。河曲县148名第一书记进农村挑大梁,办实事暖民心,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踏实苦干,贫困农村的现实面貌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