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基金的运作手法:以小博大,高杠杆
据悉,中国信达通过“信达系”旗下各种夹层基金进入房地产领域投资,而信达地产也借此获得母公司“输血”,低成本撬动大项目,完成“轻资产”扩张。网易房产报道称,夹层基金的作用不仅限于引入“外人”合作方,更是中国信达向信达地产“输血”、加大房地产投资比重的一个重要渠道。2015年以来,信达地产频繁地与中国信达及“信达系”公司发生关联交易,据统计,通过公告披露参与的“信达系”夹层基金就有7个,其中4个的资金投向信达地产自身开发的项目。
据南方周末报道,从2015年开始,针对开发难度较大的“地王”项目,信达地产开始采用“区域公司+夹层基金”联合体的模式拿地。其运作思路是,借助中国信达及关联方在资金方面的优势,打造金融地产模式。
夹层基金,是由普通合伙人(GP)作为基金的管理者,并依据一定的规则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提供优先、中间、劣后等三级回报。一般而言,LP是出资人,优先级大多“明股实债”,在有回报时最先分配、有亏损时最后承担,但是收益较为固定;而劣后级有可能是真实的股权投资人,必须首先承担项目亏损的风险,同时也有可能获得高额回报。
“以小博大,高杠杆。”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公司CFO介绍何为夹层基金时说。信达地产夺得的上海新江湾“地王”和广州天河“地王”,就采用了夹层基金的运作手法。以广州天河“地王”为例,其由信达地产的全资子公司广州信达和上海立瓴联合拿下。上海立瓴的股东则是广州信达和夹层基金“宁波汇融沁宜”。“宁波汇融沁宜”又来自中国信达子公司和其他资金。
根据信达地产的公告,直接和间接,信达地产其最终拥有该项目19%的权益。尽管投资比例很小,但资本回报率却有可能非常高。
如果一个项目的总投资是10亿,总销售15亿,利润5亿,需要的资本金只要5亿。假设,信达地产投资了1亿,中国信达投资了4亿,而中国信达作为LP,回报率是相对固定的,以10%年化收益、基金期限3年计算,中国信达最终获益1.2亿,而剩余3.8亿的利润全部属于信达地产,资本收益率高达380%。
此外,夹层基金的模式,还有利于信达地产未来融资。因为资金以股权形式进入地产项目,相当于做大了项目自有资金的规模,形式上降低了信达地产的资产负债率。报表好看了,贷款就容易了,也就容易再加杠杆了。
中国信达隐居幕后 信达地产激进买地承担风险
人民网也报道称,半年以来,信达地产参与设立过深圳信达城市发展基金、宁波汇融沁顺股权基金、芜湖信达丝绸之路投资基金、宁波汇融沁誉基金、嘉兴陆汇股权基金等多只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标的基本都是房地产业务,这其中不少基金的优先级认购人都是中国信达,而且数额较大。
中国信达隐居幕后,通过基金“输血”信达高价拿地,而后寻找操盘方,使得信达地产和信达资产同时坐拥收益,这就是信达地产所谓的“金融地产”模式。在此模式下,信达地产不仅扮演一个拿地的开发商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成为母公司财务投资的工具。
中国信达目前拥有证券、期货、保险、信托、融资租赁以及公、私募基金等多张金融牌照,为信达地产的“金融地产”模式“保驾护航”。
克尔瑞分析师房玲和尹鹏指出,在当前经济和市场背景下,中国信达最需要的实际是资产配置。从2015年7月开始,离岸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加速,因此合理的配置资产规避汇率风险是需要企业考虑的。而中国信达作为国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属于典型的“不差钱”,在资产荒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优质土地资源是保值的最佳选择。房地产行业依然有不错的前景,而一线城市核心地块则最具升值潜力,无法直接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险资通过投资地产股“曲线救国”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信达显然也深谙此道。”
上海业内人士认为,拿“地王”的风险会很大,很多地王项目因为地价高所以利润率都偏低,后期销售才是对房企的考验,而且高地价也会对房企的融资产生影响。但由于未来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一旦市场风向发生转变,公司资金链会受到极大挑战,高地价将为房企的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事实上,近几年信达地产的销售毛利率一路走低,其2014、2015、2016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为35.79%、28.96%、14.40%。不仅如此,在2011年到2014年,信达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从4.1亿元上涨到5.6亿元,四年间只增加了1.5亿元,远低于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速。虽然有母公司信达资产的支持,但是,信达地产的负债率也已经突破国企80%的红线,其去年年底的资产负债率为 83.24%,一年内增长了 5.06 个百分点。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为59亿元,但是,其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已经超过141亿元。
由此可见,信达地产正在为其激进买地承担相应的风险。
不过,房玲和尹鹏指出,信达无论最后能否赚到钱,已经完成了母公司中国信达的资产配置需要,某种程度上这比单纯盈利更为重要。因此,信达地产最终只是满足主业资产配置需求的工具,始终还是为金融主业护航而生的。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