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期,一家几乎被市场遗忘的公司——为新一代的“地王制造者”信达地产浮出水面。一年间,信达地产在全国各地高调夺得近10幅地块,其中7幅是“地王”,合计涉及资金超过350亿元。可是,信达地产的规模并不大,2015年全年营业收入为81.36亿元。同时,鲜有一线城市操盘经验的信达地产,也面临着“地王”难独自开发的局面。
业内流行这么一个段子 “信达:我就是钱”。那么信达拿地的底气从哪里来?据悉,背后是其母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的全力支持。中国信达隐居幕后,通过基金“输血”信达高价拿地,而后寻找操盘方,使得信达地产和中国信达同时坐拥收益,这就是信达地产所谓的“金融地产”模式。信达地产不仅扮演一个拿地的开发商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成为母公司财务投资的工具。
分析认为,中国信达作为国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属于典型的“不差钱”,在资产荒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优质土地资源是保值的最佳选择。虽然有母公司的支持,但是信达地产的负债率已突破国企80%的红线,信达地产正在为其激进买地承担相应的风险。

拿下全国7宗“地王” 信达地产底气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