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频道>>教育>>正文
忻一中:走向全国的忻州“文化名片”
2018年12月22日 11时15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本报记者 王国梁 张志远

从百年之校到挤身全国百强名校,忻州市第一中学校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脚步,书写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忻州教育变迁史上最重要的篇章。关心忻州教育发展的仁人志士表示,如今的忻一中已是一张实至名归忻州走向全国的文化名片。

没有历史眼光的人,就不会有勇气告别昨天,也就不会有机会同明天握手。近年来,忻州市第一中学校在校长陈培器等一班人的带领下,按照“文化兴校,教改强校,管理立校”的发展思路,秉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理念,全面落实“关注每一位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事”三位一体的总要求,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在传承中办成一所地方特色与现代化教学特色兼具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学生,为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作出了显著贡献,从而受到社会和人民的赞扬和尊重。

72岁的白如华老师是退休又被返聘的特级教师之一,现在专门从事“听课”职责,负责“传帮带”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这位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43年的老教师,是忻一中40年教学改革和发展、崛起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当时的教学条件和环境非常简陋,一栋四层教学楼,教室里全是木头桌椅,操场就是教学楼后的一块空场地,全校师生加起来共900多人……”这就是当时的学校,白老师至今记忆犹新。

黑板是水泥做的,表面涂一层黑油漆,上课用的粉笔数量也有限,擦黑板的时候粉末乱飞。就连备课用的油光纸也是按张领取,往往是一张纸正面写了反过来再写。彼时,作为语文老师,为了备好课,白如华和同事们常常处境尴尬。因为学校仅有的一个图书室不仅简陋,且相关资料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教师们的备课需求。

往事不堪回首。改革开放40年后,忻州一中和各行各业一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忻一中,特别是在新校区,宽敞明亮的教室,文化气息浓厚的教学楼、实验室及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设施,整洁的校区绿化带、彩色的橡胶操场……除了学校环境的不断改善,教学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是与时俱进。白如华说,“现在不仅可以电脑备课,制作漂亮的课件,而且随时可以在课堂上用‘班班通’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播放……”

改革开放40年来,忻州一中实现了规模扩容,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建树起了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模式;功能完善、宜学宜修,交互一体智能化教学设备实现了全覆盖,校园环境持续全面优化;立体教学互联互通,大三步教学保障提质,高质量管理保障秩序,校园文化内涵丰富,优生培育一年一个新突破,传承与创新使高质量教学持续获得新动能。

数十年来,忻一中师生瞄准一流、教学相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取得了辉煌业绩:荣获“全国百强中学”称号、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中国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系列活动”实验基地、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先后被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东北大学等多所大学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牌匾;与衡水中学签署共建协议。

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充分利用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增进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高校的共建交流合作,多次受邀参加名校校庆及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会,并开展广泛的校际教科研合作。

同时,组织北大学子面对面、北大名师进忻一中等多层次、高水平的专题报告会等活动。2017年11月,校长陈培器受邀赴清华大学参加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会,深层次研讨优生培养新思路。2018年5月受邀赴北京大学参加120周年校庆及纪念活动。2018年7月,忻州一中当选为中国名校联盟主席单位。“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忻州一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全国的影响持续扩大。”校务处的一位老师说。

40年来,忻州一中乘着时代东风,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教育教学事业上缔造了一个个奇迹,让越来越多的人步入了知识的殿堂,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谈到学校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校长陈培器豪情满怀,“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的、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教师们纷纷表示,唯有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才能奋力推动学校继续破浪前行、扬帆致远。

忻州一中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动实践,书写出新时代忻州教育发展的浓墨重彩篇章;镌刻了每一位忻中人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抵达新目标的努力。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