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频道>>教育>>正文
了解方言,才懂得文学
2018年08月26日 11时33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邹建军 丁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工具。如果没有工具,也就无法创造文学。然而,文学中的语言却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就中国来说,有现代汉语,有古代汉语,不要以为今天的文学创作一定要用现代汉语,有的文体如辞赋、旧体诗词,还要故意以文言追求雅致、讲究用典等。当然,文言文和典故也不全是死的。因此,我们要读懂文学作品,包括现今的文学作品,许多时候还必须从语言入手,特别是从“言语”入手,方才可以真正地懂得文学。而一个地方的方言土语,显然是属于“言语”的范畴,而不是属于“语言”。

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名作《将进酒》,我们现在流行的是宋版,后来才发现了唐人抄本,是李白那个时代的原始版本,或者是比较接近李白时代的本子。两相对照,竟发现有九处不同。第一处“君不见床头明镜白发”;第二处“朝如青云暮成雪”;第三处“天生吾徒有俊才”;第四处“岑夫子,丹秋生”;第五处“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第六处“钟鼓玉帛岂足贵”;第七处“但愿长醉不用醒”;第八处“古来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第九处,诗题为“惜罇空。”我们现在想问的是,宋人为何要改动诗里的九处?他们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敢肯定改动全是因为方言土语不易理解,但“床头”显然是四川土语,比“高堂”更加接近于平民生活。“吾徒”符合当地语言,也更加口语化。“不用醒”在程度上比“不复醒”强烈得多,出于同样的理由,“皆死尽”也更加符合四川人的性格。并不是说宋版一定优于唐人抄本,但可以肯定的是,李白原诗中有不少四川方言土语,他采用的多半是一种平民语言。如果我们不了解四川方言土语,对于李白、苏轼、郭沫若这样的诗人及其诗作,也许就会产生曲解,甚至是严重误解。

由此可见,了解方言土语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研究是特别重要的。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也有许多土语,而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不可避免会使用这样的方言与土语,即使在普通话已经比较普及的今天,以及在遥远的未来,也同样是如此。来源:《中华读书报》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