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频道>>教育>>正文
薛爱萍——用爱铸就师魂
2018年08月06日 11时40分   忻州日报

薛爱萍,2005年加盟忻州实验中学,一直任高中生物教师,2010年9月担任高中生物年级备课组长。由于她工作踏实肯干,勇挑重担,为人师表,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学校模范教师,“最美教师”等。2011年4月,被评为忻州市德育教学能手;2014年7月,被评为忻州市高中教学能手。在忻州市教育学会组织的“三优”评选活动中,所授课多次获一等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薛老师把知识的火炬一代代传下去,二十几年如一日。她平时说话轻柔,一上讲台就风趣幽默,很有激情,加上她的声音甜美,如沐春风,学生们说,上薛老师的课,不仅仅是收获知识,更是一种享受,享受在生物学中一步步探索吸纳的旅程。每次上课,薛老师都精心设计板书,书写工工整整。这种认真的态度,感染着学生。他们不知不觉也跟着认真记录。每一次批改作业都会把正确答案改出来,还会打上分数,写上鼓励的话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二十六年,薛老师就这样走过来。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上课不敢举手发言,薛老师就经常个别谈话鼓励学生们增强信心,大胆敞开心扉。有的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不好时,薛爱萍老师不是一味批评说教,而是坐下来和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学生们有问题都愿意和薛老师交流,并且亲切地称薛老师为“薛妈妈”。276班的王慧生病了,父母在外地来不了,她第一个想起了薛老师,给薛老师打了电话,薛老师陪着她去校医务室输液,并不断安慰她,使她感受到妈妈般的温暖。217班的王凯在上体育课时扭伤了脚,行动不便了,薛老师除了时常过来询问安抚外,还经常主动过来讲解知识,鼓励大家多帮助他。276班的赵翰,身体不好,经常请假,每当他来到学校,薛老师就问他的身体状况,并给他补落下的知识。278班的张涛,腰椎疼痛,上课不得不站立听课、写作业,薛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想办法给他搬了把椅子,让他能休息一会,并经常询问他的情况,并和他探讨正确的保养方法。

除去教学中的严谨外,下了课薛老师会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周末学校举行踢毽子比赛,以班为单位,可以师生一起踢。同学们拉薛老师来参加,她高兴地来了。绿茵场上,她被簇拥在学生间手忙脚乱地追寻着毽子的身影,以及嘴角柔和的笑容,印刻在某一段岁月的影像上,让人永久难忘。班级举行新年晚会,同学们热情地邀请薛老师来参加,她不仅来了,还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跳了一段广场舞,把晚会推向了高潮……

工作以来,薛老师坚持学习,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她总是能挤出时间来给自己充电。她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新颖、独特的教学风格。任教以来,所教班级的生物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赢得了学校领导、老师及家长的好评。在学校组织的“百花奖”比赛中,她屡次获奖——在忻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在忻州市教育学会组织的“三优”评选活动中,所授课多次获一等奖。

2010年9月,经学校选拔,薛爱萍老师担任高中生物年级学科组长。她多次参与编写学案和校本教材,多次为青年教师作讲座。她注重研究课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注重探索生物课改的新路子、新方法,勇做教改的领头雁,与青年教师结队子,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在薛老师的带领下,她所在的生物组,教学成绩和同类学校相比,遥遥领先,每年被评为模范教研组。同时薛老师也被聘为忻州市教研室命题组成员。

严谨治学带来教学质量上的提升。从2005年受聘于忻州实验中学以后,她所带的54班,在2007年高考时,600以上的学生在同类班级中最多,其中张乐同学,以625分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她所带的90班的贾斐霖同学以629分的高分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本硕连读班。2010年,她所带的98班,高考达线54人,创忻州实验中学最高记录;2013年,她所带的160、161、164、165班(重点班)四个班,在高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薛老师成为了学校的名师,学校指定她为首届二四实验班的生物老师。三年来,薛老师不负众望,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在2016年的高考中,所带的219班100%达线,一本达线率83.3%,杨子涵同学以657的高分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很多同学上了985、211名校。所带的217班也在同类班级中,一本达线率是最高的。(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