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某某说,一天早上,自己和贺某某见了汪某杰,并表示考生分数不够,但想上中南某科技大学。汪当场说没问题,还马上打电话给该校某领导,说校领导答应了,但要交8万元。随后姚某某通知该生的家长交了8万元给汪某杰。
就这样,姚某某共让汪某杰帮四个学生办录取。
到了开学季,汪某杰还装模作样地打电话通知姚某某等学生带行李到学校报到。但到了报到日,家长们发现被骗了。
法院查明,2008年7月至10月,汪某杰以帮助被害人姚某某的四名学生入读西安某大学等高校为由,骗走姚某某的四名学生人民币32万元。2011年12月,汪某杰以帮汤某某的小孩入读湖×大学为由,骗走汤某某人民币8万元,后经追讨只退还2.5万元。汪某杰还被查明有其他诈骗行为。广东高院终审以诈骗罪对汪某杰判处有期徒刑14年。
还有哪些圈套?
记者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涉及高考诈骗的犯罪案件近年来呈增多之势,且诈骗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令人眼花缭乱。
梳理发现,常见的高考招生诈骗的主要方式有:
一是自称关系过硬能搞定入读。骗子们往往称自己是高校招生代理人员或与高校领导、学校招生办人员有过硬的“特殊关系”,可以拿到内部指标交钱就能入读等。
二是伪造证书诈骗。为了以假乱真,骗子们通过邮寄、快递“仿真”录取通知书、新生报到通知等文件,骗取考生及家长的钱。
三是捏造虚假信息实施诈骗。通过短信或网络聊天,向考生、家长发送“花钱就能上重点大学”等虚假信息进行诈骗。
防范七大骗局!
教育部曾发布高考招生常见七大骗局,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谨防上当受骗。防范这七大骗局要做到:假冒招生人员谎称有“内部指标”、能操作“低分高录”是陷阱;艺术类招生只要交钱保证录取不可信;识破办学类型骗局多验证;录取信息亲自查实莫上当;交钱即可上军校必有诈;“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须弄清;营利性志愿填报咨询辅导别轻信。
另外,防诈骗专家还提醒考生及其家长要想不被骗,一是要通过国家正规途径参加招生考试,二是通过正规途径查询学校招生简章,三是缴费一定要到学校财务部门办理并索要收据。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