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诸方面,在落实政策上措施十分给力
本报讯近日市教育局出台的《忻州市2017年教育专项扶贫行动计划》,以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为重点,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的精准扶贫举措来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推动教育扶贫有序开展,在落实政策方面可以说措施十分给力。
学前教育: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原则,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向11个贫困县倾斜,积极扩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合理规划贫困地区幼儿园布局,改善贫困地区幼儿园办园条件,提高办园质量;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按照在园幼儿的15%,每人每年1000元资助10720名儿童,资助经费1072万元,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加强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管理和指导力度,帮扶重点向贫困地区幼儿园倾斜,提高贫困地区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全年计划培训贫困地区幼儿园园长、教师500人次。
义务教育:推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按时足额下达专项资金,力争到2017年底,2016年度的项目县(市、区)校舍建设任务和设施设备采购任务全部完成,2017年度校舍建设任务完成50%以上。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按照在校寄宿学生的23%补助生活费,每人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共15437人,补助经费1799万元;对全市所有学生资助学杂费、教科书费。继续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各贫困县要采取措施逐步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依据地区经济水平、物价变动因素,建立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机制,继续在五台、繁峙、静乐、神池、五寨、岢岚6个集中连片贫困县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根据中央财政奖补政策,指导代县、宁武、河曲、保德、偏关等5个国家贫困县做好地方试点工作;不断提高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
普通高中教育:指导各县结合本地规划,以改善贫困地区高中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开展2017年度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繁峙县、宁武县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市级验收。完善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政策,分配比例不低于60%,并加大优质高中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初中学生比例。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8760名学生免除学杂费790万元,对12100名高中学生提供助学金2420万元。
职业教育:坚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步伐,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的指导、督促、检查,力争宁武、静乐、五寨三县职教中心开工建设。落实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资助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纳入脱贫攻坚实施规划,组织动员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补助,对16775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学费3460万元,对5270名学生提供1054万元助学金。实现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全覆盖。
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山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和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项目向贫困县倾斜。落实乡村教师待遇,鼓励教师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进一步推进城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开展大学生分期分批到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7年对3个县,乡镇及以下教师进行培训,每县提供30万元培训费;对5个县义务教育阶段及幼儿园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落实乡村教师待遇,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拨付资金。(本报记者陈泉生)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