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如
编者按:本文经施今墨先生之子、京城名医施小墨先生口述,忻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顺如同志整理,特就曾作为山西代表参加南京孙中山先生大总统就职典礼的、名贯全国“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辉煌生平予以介绍,使读者一睹曾在山西这块土地上走出的名家风范。

1956年2月,毛主席接见并宴请施今墨先生(右一)
施今墨先生(1881.3.28~1969.8.22),因施老祖父在云南和贵州做过官,施老出生在贵州,故取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是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多个验方。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先生年幼时,因母多病,遂立志学医。先生的舅父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见其聪颖,因而在先生13岁时即教他学习中医,施老学医刻苦,20岁左右已经通晓中医理论,可以独立行医了。因施老的父亲在山西任职,于1902年送他进山西大学堂就读,在那里受进步思潮影响而萌生了民主与革新思想,因反对山西大学堂创办人李提摩太的专制,于1903年转入山西法政学堂,1906年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至京师法政学堂。这时经人介绍认识了黄兴,并由黄兴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他以医疗为掩护,随黄兴奔走革命。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封建王朝,施老作为山西代表,在南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就职大总统的典礼,并以客卿身份协助陆军总长黄兴制定陆军法典。在《陆军刑法》《陆军惩罚令》《陆军审判章程》中都有施老的手笔。后来袁世凯篡权,孙中山出走,黄兴病故,施老应湖南督军谭延闿之邀出任湖南教育厅长。但那时军阀混战,无人过问教育,施老壮志难酬,于1917年改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长之职。当时他想创造一个让孤儿们长大成人,自食其力,在自己开办的工厂、农场中从事各种工作,让这里充满自由、平等、博爱。但社会的腐败、官场的倾轧、某些官太太的骄横,使施老的理想难以实现。他因此愤而辞职,决心弃政从医。1921年他将自己更名“今墨”,专心医业,精研医术,立刻医名大噪,誉满京师,门前经常摩肩接踵,车水马龙。1925年,孙中山在京卧病,施老应邀参加会诊,提出中肯建议。1930年,出诊西安,为杨虎城将军诊治,药到病除,载誉而归。1935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了考核办法及立案手续。北京第一次考核时,当局挑选医术精湛、民众信誉好的医生负责,施老和肖龙友、孔伯华、汪逢春被举为主考官,负责出试题及阅卷,嗣后即有“北京四大名医”之说。
1929年余云岫首先发难,提出取消中医议案,南京国民政府拟正式决议。中医生存,岌岌可危。消息传出,举国大哗。施老奔走南北,团结同业,成立中医工会,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数次赴南京请愿,以求力挽狂澜。适值国民政府总理的岳母病重,行将不起,施老一诊便愈,后来在全国舆论压力下,国民政府只得收回成命,批准成立中央国医馆,任命施老为副馆长。中医终于以妙手回春的疗效,赢得了生存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