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州署的“公廉碑”。冯思泉摄
霍州署的“公廉碑”全国闻名,“公生明”“廉生威”成为流传600多年的“官箴”。
霍州署始建于隋末唐初,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这里的戒石坊南面楣额书有“天下为公”,北面楣额写着“清、慎、勤”,牌坊左右两块石碑上镌刻着“公生明”“廉生威”六个大字,这就是著名的“公廉碑”。
在霍州署,廉洁文化元素有关的石碑、牌匾、楹联及各类展品随处可见。
霍州署廉政文化馆位于元代大堂“亲民堂”东南侧,占地面积2200余平方米,由“首倡公廉”“鉴史问廉”“激浊扬清”“时代新风”4个主题展院12个展室组成,是山西省纪委监委命名的“山西省廉政教育基地”之一。
霍州署廉政文化馆以曹端为代表的古霍廉吏的“公廉”思想为重点,讲述了古霍牧守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方面的生动故事。
明永乐年间,曹端曾任霍州学正、蒲州学正,为官清正,倡导公廉,誉高声远。“学正曹端”展室展示了曹端严谨治学、廉洁为官等故事,并通过电子屏和投影播放动画片,再现了他教导学生郭晟的情景。1424年,郭晟赴任西安府同知前向曹端辞行,并请教为官之道。曹端告诫他:“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欺,公则民不敢慢,公生明,廉生威。”郭晟上任后,便把这句话制成匾悬挂于自己的办公场所。没多久,这句话便被朝廷知道了,逐步作为“官箴”推行到全国。
“党风系民心廉得腐失岂可须臾无视,吏治关国运政惠官清毕竟恒久有誉”。在“激浊扬清”展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延安窑洞对话”及新中国“反腐第一案”……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让人重温历史的同时更保持警醒。著名画家陈承齐的油画《进京赶考》格外醒目,描绘了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临行前当地群众前来送行的历史场景。“时代新风”展院多角度、多维度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成果。
霍州署廉政文化馆还通过大屏介绍了申纪兰、王瑛等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带给党员、干部一场触及心灵的洗礼。“楷模之路”“党风廉政知识连连看”等,将廉洁文化资源数字化,让优秀文化释放“廉能量”。
霍州市纪委监委注重发挥霍州署廉政文化馆教育、引领、浸润、警示功能,引导督促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2024年以来,已有8100多人来馆参观学习,持续传承廉洁文化,不断涵养正气清风。
本报记者张志刚 冯思泉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