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2024>>文化中国行>>正文
云冈石窟:守护刻在石头上的史书
2025年04月23日 17时07分  

艺术的

一次次握手

堪称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史书


近年来

山西加强云冈石窟保护与研究

不断提高保护修复的科学化水平

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底蕴

让人们在“活”起来的文物中感受文化力量

4月15日,游客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游览。成立于2021年的云冈研究院

是专门负责云冈石窟

保护、研究与管理工作的机构

云冈研究院坚持“保护第一”原则

持续加强对云冈石窟各洞窟的

病害调查、微环境监测和日常保养

4月15日,来自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的山西大学博士生杨亚娟(中)团队在云冈石窟进行石窟气溶胶单颗粒采样。

4月15日,在云冈研究院壁画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戴宇翔在挑选修复工具。

4月16日,在云冈石窟,工作人员在进行考古调查。一支“文物医生”团队

对石窟进行“望闻问切”——

石质文物修复

壁画及泥塑彩绘保护修复

可移动文物修复……

他们建立档案、对症下药

让饱经风霜的石窟重焕光彩

4月15日,在云冈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刘铨义在进行瓷器修复。

4月15日,在云冈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孙丽娜在进行铁器修复。

4月15日,在云冈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在进行除尘作业。

4月15日,在云冈研究院壁画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戴宇翔在修复壁画。

4月16日,在云冈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室,工作人员张帆在溶解石窟壁面样本。

4月16日,在云冈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室,工作人员张帆为石窟壁面样本称重。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

大小造像59000余尊

借助文物保护领域尖端科技手段

目前80%的洞窟实现了全数字化保全

4月16日,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黄绎帆(左)在云冈石窟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

4月16日,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王超(左)在云冈石窟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

4月16日,在云冈石窟,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潘博(右)在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随着“数字档案”不断完善

文保人员可及时把握文物的形态变化

一旦文物受损

可进行精度极高的修复

一尊尊精美造像

正在突破时空束缚

在数字世界里实现“永生”

4月16日,在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展厅,工作人员王娜展示一款3D打印佛像模型。

这是4月16日在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展厅拍摄的3D打印佛像模型。云冈研究院还通过高校合作、对外交流等方式

持续推动云冈学研究

同时

云冈石窟不断推进景区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并组织公益研学活动

研发文创产品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稳步走好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之路

2024年

云冈石窟景区接待游客444万人次

4月15日,在云冈石窟,身着传统服装的演员和游客互动。

4月16日,在云冈石窟,游客摆出和大佛隔空“击掌”的姿势留影。

4月15日,在云冈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安永芳(左)和魏松林为接下来的研学活动准备相关用品。

4月16日,在云冈石窟,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

4月16日,游客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文创空间选购文创产品。历经沧桑

这部刻在石头上的史书

已经翻开新的一页

国之瑰宝正在绽放时代光华

4月16日,游客在云冈石窟游览。

这是2024年11月7日拍摄的云冈石窟全景(无人机照片)。

策划:宋为伟 徐亮

记者:詹彦、杨晨光

编辑:张善臣 逯阳 马晶 王化娟

【责任编辑:王亮】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