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2024>>文化中国行>>正文
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泉水汩汩流 千家溉禾苗
2024年05月29日 09时58分  

初夏时节,省城晋祠水稻迎来插秧季,晋源区晋祠镇赤桥村稻田里再次喧闹欢腾起来,清澈的泉水从泉眼中汩汩流出,溢满整片稻田,稻农忙着打垄、翻耕……

泉眼旁,芦苇茂密。几近透明的活水下方,泉眼“咕嘟嘟”地冒水,在水面荡起阵阵涟漪。伸手探探,泉水沁凉。原智伯渠经过的稻田周围已涌现8处泉眼。“这些都是原有的泉眼,最近几个月才陆续复流。自从田里有了泉水,大家都打心眼儿里高兴。”村民吕玉成说。

随着生态环境向好、水位上升和近期气温回暖,多年未出现的中华赤麻鸭也现身赤桥村,时而在水塘边觅食,时而在稻田里嬉戏。远处鸟群凌空盘旋,鸟鸣声不绝于耳,旋耕机在稻田来回穿梭,映着青绿山色,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和美乡村画卷。

据了解,近两年,有五六只赤麻鸭在赤桥村安家,同时还有布谷鸟、白鹮等多达13种野生鸟类在这里栖息。

赤桥村,东临晋阳大道,南接晋祠景区,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流淌千年的智伯渠穿村而过,范仲淹曾在《咏晋祠水》一诗中,用“千家溉禾苗,满目江乡田”“皆如晋祠下,生民无旱年”的诗句描绘智伯渠带给太原的绵绵福祉。

“现在泉水复流可以逐渐满足赤桥稻田用水需求,能够种出小时候原汁原味的晋祠大米。但是需要排水排碱,只能暂时引流到晋阳大道一侧近2000平方米的水塘里,希望能早日解决引流问题,重现‘稻垄波翻处,泉眼涌细流’的景象。”赤桥村党总支书记梁金柱欣喜又苦恼地说。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通讯员 杨润德 崔莉霞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