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巨劳,1930年生,原平市税务局离休干部。他是一位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参加工作以来,武巨劳以踏实干事、乐于助人的品质和情怀,树起了基层慈善事业的一面旗帜,谱写了一曲服务社会、矢志奉献的生命赞歌。他被评为第一届“山西慈善奖”慈善行为楷模。
大义善举 闪耀平凡岗位
武巨劳3岁丧母,父亲外出打工,从小与祖母相依为命。邻里乡亲的接济,让他从小就在心里萌发了慈善的种子。1945年,15岁的武巨劳报名参加八路军崞县三区(今三泉村)小分队;1949年,武巨劳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从此在他心里扎了根。解放大西南时期,武巨劳不惧艰险,为当地百姓买米买盐、挑柴送水,以人民军队为人民的优良作风赢得当地百姓的尊敬。南下五年后,武巨劳目睹当时国家经济困难,申请转业到太原市石油公司。在安全保卫岗位上,他主动请缨多排值班,让年老的同志少值夜班,让年轻人多些时间陪老人和孩子。1972年,武巨劳按政策二次分配到原平市税务局工作。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下乡收税通常在村民家吃派饭,二两粮票一毛钱,有时村里人家不要,他就悄悄地把钱和粮票压在饭碗下面。十九年如一日,武巨劳跋山涉水,每天步行几十里路。岗位可以平凡,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却是伟大的。武巨劳以平凡中的坚守、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被相关部门授予“全县模范党员”“优秀工作者”“先进税务员”等荣誉称号。
扶危济困 热心社会公益
武巨劳的工资收入在当地不算低,却不舍得吃穿,深居简出极少有花销。他总是给人以勤俭节约、甚至花钱抠门的印象。有人说他是子女多负担重,其实,武巨劳的心里装的何止一个小家。他包片负责的40多个村庄,哪家有老弱病残,哪家生活有困难,武巨劳都记挂在心。沙活村的五保户、串道村的智障老人、南岗村的军烈属、楼板寨村辍学在家的放羊娃……他隔三差五去探望,贴补钱物更是家常便饭。
儿女成家立业后,经济宽裕起来的武巨劳,视野中需要救济的人好像越发多起来。同事生病着急住院,他二话不说垫付上刚发到手的工资;邻居为孩子上学筹措学费,他拿出存折送上门去;他习惯照顾年老商贩,不讲价钱,也不计较斤两,倒贴钱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晨练时,武巨劳看到家门口附近一位环卫工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便跑回家找出军大衣送给环卫工。他乐于做社区志愿者、义务调解员,帮助过的人无以计数。家人说,他一见可怜人就心软,听不得哪里有灾遇难。从电视上,看到哪里遭灾遭难,他也要领上家人跑到民政局,捐款捐物。
涵养家风 弘扬中华美德
武巨劳不善言辞,却爱讲愚公移山的故事。他说,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杯水车薪,涓涓细流只要朝着一个方向流淌,就会成为润泽万物的江河湖海。他愿意做生活中的“愚公”,将求真向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他还将“忍”“让”的条幅悬挂在客厅醒目位置,将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作为齐家之根本。
对于身边的好人好事,他如数家珍,喜欢与家人分享。他教育儿孙勿以善小而不为,行善事就是积大德,多做好事天不负。三子一女个个学有所成,在各条战线发光发热。两个儿子一个主刀外科,一个坚守中药阵地,都心存仁术,救死扶伤,在医院工作中有口皆碑。小儿子任职某铁路局保卫科,女儿在档案局工作,敬业奉献,友善待人,是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员工。孙辈中有四人考取硕士研究生,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热衷公益活动。武巨劳一家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慈善家风,在街道社区广为传诵,影响了更多志愿者加入到爱心事业中来,成为原平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一朝许诺,终身践行。武巨劳爱民、为民、利民的朴实情怀,彰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价值追求。2019年国庆前夕,武巨劳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武巨劳矢志不渝、奉献社会的光彩人生,源源不断地带给人们温暖和力量。(侯东昇)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