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聚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太原滨东花园小区:打通“分类-收运-处置”全链条
2023年12月07日 09时31分  

占地25万平方米的滨东花园小区,道路开阔,环境整洁,草木在冬日依旧郁郁葱葱。11月30日上午9时许,记者走进这里,路面上、楼栋间不见一点垃圾,更为称奇的是,偌大的小区竟然没有一个垃圾桶。“近1500户居民吃穿住用产生的垃圾,基本都被4个垃圾投放点分类处理,小区现在实行分类清运,定点撤桶,居民们已经习惯了大多数时候楼下没有公共垃圾桶的生活。”滨东社区党委书记史祥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说道。

作为太原市垃圾分类第一批试点小区,滨东花园小区实行“4+2”垃圾分类模式,包括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4”大类和大件垃圾、装修垃圾“2”小类。2019年8月,小区采取“撤桶并站、定时定点、桶边督导”的方式进一步推行垃圾分类,打通前端分类和中端收运“淤堵处”。

漫步小区,垃圾分类标识随处可见。距离大门200米处,记者发现一个垃圾投放点,旁边安装了小喇叭和监控,喇叭里自动播放着温馨提醒:“您好,现在不是垃圾分类投放时间,如有需要,请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小区垃圾压缩站,谢谢配合!我是清洁员小美,为您的文明行为点赞!如有不文明行为,我会拍照留念。”

滨东花园小区共有11栋楼,17个单元,原先每个单元旁全天候摆放一个垃圾桶。现在合并成4个垃圾投放点,垃圾桶分类明确,每天6:00-9:00、18:00-21:00定时投放,专车及时转运。其余时间则关闭投放点,垃圾桶由物业清洁人员集中管理放置。一到投放时间,专职督导员也会准时来到这里,引导居民对混装垃圾进行分类。

在没有实施垃圾分类前,滨东花园小区一天要产生5吨垃圾,实施垃圾分类后,小区一天仅产生3吨左右的垃圾,可回收垃圾约1吨,20%的垃圾被减量、再利用。

在前端分好,这些可再利用的垃圾去了哪里呢?记者来到小区内的垃圾压缩站,这里配置了一台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日处理能力近200公斤,可完全消纳小区每日产生的厨余垃圾,同时每百公斤垃圾可产生20公斤至40公斤有机肥料。

据了解,该设备采用超细破碎、深度脱水、循环脱盐、微生物好氧发酵等技术,厨余垃圾经过初步分选后,剔除杂质,送入破碎机,经过挤压脱水,实现固液分离,液体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固体则被输送至高温好氧发酵仓,经过微生物发酵,碾碎成粉末状变成有机肥料,完成资源化利用。工作人员每天只需将垃圾投入进料口,实现一键自动化操作。这套系统采用智能化实时监控调节的封闭型处理模式,几乎不产生异味。

压缩站门口摆放着已经装盒的腐殖质,“这些有机肥料没啥怪味,也不会变质,相比原来极易腐坏的厨余垃圾,这样储存方便多了。”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打开小盒,腐殖质表面就像松软的泥土,没有异味。

小区不少居民都喜欢在家里养些花草,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后生成的有机肥,被大家拿回家用于花卉培植,效果非常好。另外,小区公共区域绿植也用上了这些有机肥料。除变成有机肥料外,厨余垃圾还可变成环保肥皂等,社区会把变废为宝的“宝贝”用于奖励、回馈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居民。居民们亲眼看到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后的闭环成果,更加自觉地把垃圾分类这件“麻烦事”变成“分内事”。

居民是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的重要力量。“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部分业主不积极不配合。之后社区发挥党员带动作用,通过‘党建红’引领环境美,激发更多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史祥介绍,我们在区环卫中心、街道、社区、物业、业主五方联动、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增设了“环保小卫士”宣讲团和“绿点子”行动小组。目前共提供各类服务宣讲18次,开展“小手拉大手”“争当垃圾分类小达人”“敲门行动”和“桶旁宣讲”等活动,推动居民从“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转变。

经过三年多的宣传、引导和激励,目前滨东花园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居民知晓率100%,准确投放率90%以上。据悉,智能分类回收机下一步将进入小区,到时候居民只需输入手机号码,再将纸张、塑料瓶等物品投入回收机,机器自动称重、兑换金额后,“红包”就转入个人账户。

卢文艳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