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
勇毅前行开新局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2022年,是河曲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繁重的发展任务和重大的发展考验,县委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呈现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各项改革事业稳步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全县坚持把稳中求进作为总的基调,着力建机制、强调度,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有望达到2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25亿元、创历史新高,总量、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预计都将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其他经济指标和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黄河白天鹅
一年来,全县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着力锻长板、补短板,产业项目积蓄新动能。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煤炭优质产能、电力装机容量均位列全市第一,全县共完成11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上榆泉煤矿成为全市第一个全矿井达到中级标准的智能化生产矿井;三峡新能源、高端硅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晋能控股河曲检修项目一期工程完工;磷酸铁锂一期项目、丰禾有机农业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罗圈堡、娘娘滩等旅游开发项目推进顺利,产业项目达效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产业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不断深化园区“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全市率先完成区域评价;滚动开展“三个一批”,园区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四上”企业4项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方阵,产出强度达到417.7万元/亩,园区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净增市场主体2954户,新增“四上企业”16家,全县实体经济活跃度不断提升。

扶贫就业基地服装加工车间
一年来,全县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优先战略,着力抓巩固、促衔接,“三农”工作呈现新气象。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2.8万亩,完成粮食产量1.42亿斤。围绕“一乡一业”,努力求新求变,新增红葱种植2800亩、设施农业600余亩,新增规模化养殖场5家,新认证“三品一标”15个,土沟乡榆岭窊村成功创建省级海红果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建成投运,农业产业更有质效。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行动,户厕改造任务全部完成,楼子营镇柏鹿泉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唐家会村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在全市率先建立防返贫“13810”监测帮扶机制,持续拓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717万元,总量位居全省前列。持续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以“能人效应”为突破口,全力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县集体经济较2021年翻了一番,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89.1%,总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51.4%,位居全市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1.119万元,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榆岭窊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典型做法先后被新华社、央视等重要新闻媒体宣传报道,20余个县(市、区)和部门来河曲参观学习。

特优农业产业区块链溯源基地
一年来,全县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目标,着力解难事、办实事,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财政收入八成以上用于民生,省政府12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巡镇中学成功创建为省级中职示范校,中高考成绩持续保持在全市前列,新建县医院已基本具备搬迁条件,新增城区集中供热面积25万平方米,“煤改电”完成4.7万平方米,在60个行政村建设“幸福老年餐厅”和“好邻居助老餐桌”,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
一年来,全县坚持把安全稳定作为保底工程,着力强根基、固根本,底板底线得到新巩固。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落实“四个明确”要求,安全生产考核位列全市优秀等次。持续加强污染防治与生态治理,三大露天矿完成土地复垦2万余亩、生态绿化3690亩,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21年增加23天,全年无重污染天气。常态化开展领导接访下访、矛盾调解等工作,信访矛盾多元化调解中心在全市率先运行,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新的提升。
2023年——
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河曲工业园区
今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省委“两个转型”和市委“11353”部署要求,积极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为牵引,紧盯“六个突出”,抓好“8+11”重大工作任务,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确保经济稳健运行、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各项约束性指标按中央省市要求全面完成。

鸟瞰县城一角
2023年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是:
——突出“两个转型”,全力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夯实“示范县”建设的坚实基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首要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是产业转型。一要全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二要全力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三要全力加快园区建设。四要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五要全力抓好产业项目建设。
——突出有效衔接,全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补齐“示范县”建设的短板弱项。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最大的短板在“三农”,最弱的环节在农村。必须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要持续优化防返贫监测帮扶。二要全力推动特优农业发展。三要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四要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河曲县标志性文物旅游景点文笔塔景观
——突出融合发展,全力推动文旅和服务业提质增效,强化“示范县”建设的有力支撑。一要加快发展文旅产业。二要全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壮大。
——突出宜居宜业,全力推进城乡建设,擦亮“示范县”建设的美丽底色。一方面,要提升县城能级和品质。另一方面,要全力推动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建设。
——突出人民至上,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示范县”建设的成果共享。紧紧抓住全县经济形势向好、县级财力保障能力提高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办好各项民生实事,织密保障网络,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要全力抓好就业增收。二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三要加快打造健康河曲。四要持续强化社会保障。
——突出风险防范,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局面,筑牢“示范县”建设的底线底板。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切实提升全县本质安全水平。一要筑牢疫情防控底线。二要筑牢安全生产底线。三要筑牢生态保护底线。四要筑牢信访维稳底线。五要筑牢意识形态底线。
为此,河曲县确定了2023年在县乡(镇)实施一批具有牵引性、标志性、突破性的“8+11”重大工作任务,县乡(镇)联动、合力推进,为河曲未来发展拓展空间、积蓄能量。
县级8项重点任务,一是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二是抓好沿黄生态综合治理。三是重点抓好省道247刘家塔至土崖塔公路改建工程。四是重点抓好河畔提黄工程。五是重点抓好国有砂石公司的运营发展。六是重点抓好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七是重点抓好民歌音诗画舞台剧《大河长歌》的创作。八是探索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参与县内煤炭资源生产经营。

图为河曲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样板村——土沟乡榆岭窊村新貌
县委结合各乡镇工作实际,与乡镇共同谋划确定了11项乡级重大任务。分别是,支持西口镇重点抓好南元等8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支持楼子营镇积极创建旅游产业开发示范镇;支持巡镇镇着力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建设;支持刘家塔镇全力推进镇驻地机关及新村建设;支持旧县镇积极创建省级卫生镇;支持沙泉镇发展壮大绒山羊养殖产业,形成集良种繁育、饲草(料)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完整养殖产业链;支持鹿固乡打造海红果种植基地;支持沙坪乡建设有机谷子种植基地,打造沙坪品牌;支持社梁乡建设全县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支持单寨乡全力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全力推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补齐乡村振兴短板;支持土沟乡全力推动榆岭窊村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全力打造乡风文明、和谐稳定的新时代乡村。
县委要求,8项县级重大任务,要举全县之力推进,县直各部门和有关乡镇要主动对号入座;11项乡(镇)级重大任务,各乡镇要履行主体责任,相关县直部门要全力配合、全力支持,形成同频共振、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河曲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