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岢岚县是一个洒满英雄热血的革命老区;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红色热土;是一处凝结军民情谊的温馨家园。
1948年4月4日,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在转战西柏坡途中路居岢岚,留下了“岢岚是个好地方”的深情赞誉。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在岢岚宋家沟三棵树广场向岢岚人民发出“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后,岢岚人民铭记领袖的殷殷嘱托,奋力改变家乡面貌,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9年4月,岢岚县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并相继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一大批国家级荣誉称号。
1966年,部队乘坐军用卡车,冒着零下30℃的气温,沿着坑洼不平的三级公路,进驻岢岚县……
这支部队的进驻,带来了岢岚人民从1966年开始到1971年结束历时整整5个年头的大搬迁。这场移民大搬迁,其可歌可泣的场景,在老一辈人心中仍然历历在目,令人感叹不已。
也就是从那天起,家乡人民与人民子弟兵开始了凝结长达50多年的军民“双拥”情。家乡的面貌也在部队的帮助建设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队的国防建设在家乡人民的倾心支持下,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家共同见证了岢岚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岢岚宋家沟
小时候,经常去姥姥家所在的村子,这个村子里驻扎着部队的一个工兵连。那时候,部队营地每个礼拜都会放一场电影,放电影时允许村子里的老百姓去观看。在那个年代,能看一场电影可算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当时,我家所在的村子还没有通电,照明还是靠煤油灯。姥姥家村子和附近的几个村庄当时都有部队团站驻扎,这些村子,早早就通了电,吃上了自来水。就在其他村子的村民还是赶着毛驴在石磨石碾上磨面碾米时,姥姥家村子就用上了电碾电磨。姥姥家村子不仅早早有了电、通了自来水,而且周边的路都早早铺了油,成了柏油马路。
部队在50多年时间里,除自身搞好国防建设外,积极主动协助地方政府开展驻地环境建设、植树造林、扶贫济困等工作,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样,家乡人民为了部队的建设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多年来,在国防生态改善工程、饮水设施建设、道路改建等方面,家乡人民出人、出地、出钱、出力,一心一意支持部队的建设。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凡涉及国防建设的事没有能不能办,只有怎么办。”这是岢岚县历任县委政府领导班子和家乡人民共同的心声。
在岢岚,军民携手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感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在这里,既有一个个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英雄壮举,更有数不清的“双拥”平凡小事。岢岚人民把子弟兵当亲人,子弟兵把驻地当故乡,军民结同心、献真情,共同培育浇灌“双拥之花”。
驻地部队担负了很多战略任务,为国防建设、国家强盛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在全面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能力的同时,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地方的建设和发展。岢岚立足部队建设需要,强化服务保障,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共同谱写军地融合发展新篇章。
碧血丹心双拥情,军民团结一家亲。50多年来,岢岚人民为国防建设事业做出的奉献和牺牲,绵延不断的岢岚山可以作证,汩汩流淌的岚漪河可以作证。为此,岢岚县连续8年被评为“山西省双拥模范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再一次印证了毛主席当年“岢岚是个好地方”的赞誉。 (白建平)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