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农业篇】乡村美如画 小康路更宽
2022年09月21日 10时48分   忻州日报


岢岚县宋家沟移民新村。 范 涛摄

秋天的忻州大地,阳光热烈,水清天碧,山川秀丽,果实丰盈,如同一幅恢弘的画卷。

从黄河岸边,到五台山下,广袤的原野,层叠的梯田,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涌动着无限的生机和丰收的喜悦。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山乡巨变。山还是那山,河还是那河,田间、沟渠依旧,农村的面貌、农民的生活却已天翻地覆。

原平市万亩水稻进入成熟期,金黄色的稻田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田园画卷,让人如痴如醉。 褚 震摄

静乐县大力发展藜麦种植和加工产业,目前,26个千亩藜麦种植示范推广基地产量达到750万公斤。康晓宇摄

告别绝对贫困 迈上小康征程

脱贫攻坚战役拔穷根、摘穷帽、换新颜,使忻州这个曾经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大步走上了小康路。全市累计减少45.7万贫困人口,22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特别是,全市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使34471户84515人走出大山,其中,810个村整村搬迁后,集中安置25868户68137人,使山区群众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我市易地搬迁后扶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五化五全”的搬迁后扶措施,有效推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搬迁群众散落在全市大大小小的乡镇山村和城市的集中安置小区,印证着各地鲜活真实的帮扶之效、欣欣向荣的小康之貌。

繁峙县聚宝移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冯晓磊摄

甜瓜产业,地理标志,定襄薄皮甜瓜美名远播。 张晋兰摄

坐拥青山绿水 静享幸福花开

如今,走进这些集中安置点,一座座整齐的农家院、一幢幢漂亮的楼房、一条条整洁的马路、一排排摇曳多姿的风景树,风景美如画卷。昔日的贫困户住上了新房子,路也修通了,小区还有了健身区、娱乐区、幼儿园,而搬空的山村退耕还林、绿染山坡……一个个惠民、利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让群众共享农业农村发展的成果。穷乡僻壤的小乡村,变成游客争相打卡的“名胜地”;过去不以为意的野沙棘,变成带动百姓致富的“摇钱树”……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五寨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菊花进入盛花期,农民们忙着采收、晾晒,供应市场。 刘笃效摄

五台县沟南乡山西百草绿源中药材种植基地。 卢俊华摄

特色产业强农 融合共赢惠农

发展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关键。擦亮“中国杂粮之都”金字招牌,努力将小杂粮做成带动农民富裕富足的大产业。全市以“特”“优”为方向,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推广有机旱作农业,良种良田良技配套,引入社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更多农户投入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重点围绕杂粮、中药材、肉制品、饮品、酿品和功能食品六大产业,培优培强龙头企业。在产业结构上,全市强化“产加销服”贯通、“农文旅教”融通、“科工贸金”联通,构建以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商贸物流为引领的乡村产业有机整体,加快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农林文旅康养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宁武县马营海村村民用现代化农机收割莜麦。 曹建国摄

全市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图为定襄县老兵设施农业园区。 张晋兰摄

数字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起飞

智慧种业、智慧农田、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渔业、智能农机、智能农垦……科技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劲引擎。全市依托资源禀赋和农业特色产业基础,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互联网+”相结合,加快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商—追溯”数字化升级,推进全市“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型,为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智慧农业将随着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强势起步的新趋势,实现全方位提升,走出新路子,走上新高度。

在这宏大的、令人振奋的浪潮中,我们见证着那些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精彩。

秋来正是好风光。展望未来,处处欢腾着小康生活的喜悦。广阔的田野上,忻州又迎来一个丰收年。(本报记者 聂艳英)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