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拾起 “撂荒地” 种下“致富田”
忻府区三交镇壮大村集体经济闯出新路子
2022年10月08日 09时53分   山西日报

本报讯 三交镇位于忻州城西33公里处,是典型的山区乡镇。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镇针对区位优势不足、自然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多以资源资产租赁承包为主等问题,全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盘活土地资源,规模连片种植,让撂荒地逐渐变为“致富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组织引领、责任压实、奖惩并施,下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先手棋”。一是统筹协调,善布“棋局”。该镇始终把土地问题摆在突出位置,瞄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的目标任务,制定下发了《三交镇人民政府关于坚决遏制耕地弃种撂荒的紧急通知》,确定了以“土地流转+撂荒地整治”双模式的壮大村集体经济主攻方向。二是压实责任,善增“棋力”。镇、村两级抓实抓牢主责主业,把壮大村集体经济成效纳入村干部考核、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评定的范畴,对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约谈调整。三是率先推进,善破“棋眼”。镇村两级干部包联包保,全面摸排调查耕地撂荒情况,逐村逐户逐块摸排“撂荒地”位置、面积、地块性质等。目前,全镇摸排登记撂荒地共计6339亩,设立台账入册登记,结合基层网格治理,由49个微网格党小组按片区监督管理。

——项目引擎、科技支撑、保障服务,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组合拳”。一是谋准项目打好致胜“拳”。针对撂荒地整治投入大、风险高、各村自有资金少等问题,该镇积极寻求财政奖补资金和项目扶持资金支持,区委组织部、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下拨100万元项目资金,有效保障了“撂荒地”改造工作顺利推进。二是科技支撑打好撬动“拳”。针对坡地、撂荒地种植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积极依靠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地膜种植保墒,提高地温,示范种植甜糯玉米260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高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结合土地情况和种植经验,在牛尾庄、团峪沟等8个村推广复合种植530亩。三是政策扶持打好保障“拳”。各村向承包户加大地力补贴政策宣传,补贴归代耕方享有。镇村两级按期申报6000多亩地力补贴地,到位补贴款41万元;推动玉米保险全覆盖,村集体种植玉米保费每亩2.7元,最大限度减少风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政策补贴每亩200元。

——土地复垦、企业带动、集体增收,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连环招”。一是用好复耕关键“招”,深挖潜力增强优势。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引导各村出资流转土地耕种,不发包直接耕种村集体机动地。对于市场作用发挥不力的,由镇村两级兜底,通过土地流转和撂荒地整治,实现耕地连片规模种植。充分利用村集体农机具,降低种植成本,减少防灾减灾支出。二是实施代耕破解“招”,创新撂荒整治模式。镇村两级干部结合村情实际,科学分析研判,精准统筹撂荒耕地资源。如南陀罗沟村村民委员会主任王利山带领村“两委”干部亲自入户走访,对26户耕地撂荒在外务工的村民,通过打电话、微信等方式多次进行沟通,均同意将自家撂荒地交由组织代耕。目前,13个村5529亩撂荒地已经新修上山道路,开展种植生产。三年代耕期结束后,村集体将与农户协商,继续流转土地进行耕种。三是发挥带动增收“招”,强化政企联营合作。镇内企业吉祥农业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加工生产甜糯玉米,镇里组织各村和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农业,由吉祥公司提供种子、化肥、技术指导等,并免费机收并直接从地头收购,减少各村的储存成本。通过龙头企业的支持,确保了各村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极大地保障了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代种、自种等方式,该镇将小块、分散土地整合成集中连片的产业基地,推动了土地撂荒问题的解决,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预计今年全镇村集体可增加经营性收入136万元,实现每村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的既定目标。(胡应忠)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