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阔步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
2022年05月20日 10时06分   山西晚报

在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黄花种植基地,村民们耕种“致富花”。 山西日报记者 刘通 摄

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内,村民变工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曹雪春 摄

在汾西县段村便民服务中心,党员志愿者为村民讲解相关政策信息。 赵俊堂 闫锐鹏 摄

岢岚县宋家沟移民新村。赵文君摄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考察山西,辗转奔波来到吕梁山深处的赵家洼村,连看三家特困户,发出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的号令。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山西,深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对村民们说,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考察山西,进山村、访农户,为乡亲们送去党中央的关心和慰问,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山西考察,念兹在兹,关怀备至。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省情特点,齐心协力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阔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坚持精准方略 打赢脱贫攻坚战

初夏的吕梁山,绿色浸染。大宁县太德乡茹古村农民张润生高兴地说:“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回村干活,地也种了,家也管了,钱还赚得多。”张润生在村里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工作,既有劳务收入,也有股份红利。

在脱贫攻坚战中,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摆在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强化交总账意识、军令状意识,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扛起最硬的担当——五级书记抓扶贫。省委书记、省长带头,各级党政领导“双签”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书和帮扶责任书,联系贫困县帮扶贫困村,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市委、县委书记每年向省委述职脱贫攻坚。省委开展专项巡视和“回头看”全覆盖,始终保持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强劲势头。

执行最好的政策——生态扶贫。从深度贫困和生态脆弱相互交织的省情特点出发,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综合增收“五大项目”,带动52.3万贫困人口增收。

建设最亮的工程——易地扶贫搬迁。以“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山庄窝铺为重点,采取“六环联动”办法推进整村搬迁,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十三五”期间,全省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同步搬迁11万人,共搬迁47.2万人。

落实最优的项目——产业就业扶贫。特色农业扶贫实施“特”“优”战略,培育发展产业带贫主体,所有贫困村都建立起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贫困户有增收项目、有技能的“五有”机制,带动127.7万贫困人口增收。

坚守最牢的保障——社会保障政策兜底。教育扶贫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实现各阶段教育、公办民办学校和贫困学生资助“三个全覆盖”,对各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做到应助尽助。健康扶贫实施“三保险三救助”“双签约”“一站式结算”,住院综合保障比例接近90%。农村低保标准连年提标,全省平均达到5319元,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守牢防返贫底线 夯实群众小康路

5月的太行山,树木成荫,花香四溢。来到青山环抱的陵川县古郊乡松庙村,石砖铺设的静谧小路,错落有致的木屋民宿,品茗闲话的悠哉惬意……仿佛置身于乡愁悠悠的度假小镇。

松庙村曾是一个贫困村。近年来,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发展起了康养旅游业。经营农家乐的杨华英说:“现在村里的旅游配套设施越来越全,环境也更好了,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人可多了,我觉得好日子还在后头。”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用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推进防返贫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小康之路更加宽广。

严防死守防返贫底线。出台《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实施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舆情信访预警“四方监测”,强化市县主体、领导帮扶、部门监管、干部结对、属地救助“五项责任”,筑牢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兜底帮扶、政策帮扶、搬迁后扶和社会帮扶“六道防线”,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早消除。

紧抓不放增收支撑。围绕“特”“优”战略,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培育发展带动帮扶主体,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抓好产业、光伏、生态等扶贫项目资产后续运营维护,深化拓展“五进九销”消费扶贫,今年要实现农产品价格险、灾害险在重点帮扶县全覆盖,通过产业发展把脱贫群众带起来。通过建档立卡、精准培训、考核评价、发放证书和安置就业“一条龙”推进,提高群众的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

巩固拓展“三保障”成果。出台《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实施方案》,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控辍保学,落实好教育资助政策,持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细致做好医保政策宣传解读和参保缴费动员,确保脱贫人口应保尽保,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建立农房定期“体检”制度,多措并举保障脱贫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后续运维管护,强化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检测,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区域供水规模化建设。

拓展攻坚成果 奏响全面振兴曲

5月16日,壶关县集店镇岭东村人头攒动、机声隆隆,工人们加紧对停车场、护坡、窑洞民宿小院、景观照明、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卫明说:“目前,岭东村乡村旅游振兴示范创建项目正在建设中,工程将于9月底全部完工,10月投入营运,力争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我省统筹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两大任务,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16个重要政策文件,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调整优化政策举措。落实五年过渡期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大责任落实、政策支持、帮扶力量、监管考核的力度。省直相关部门持续跟进中央和国家部委有关政策措施,第一时间拿出贯彻落实意见,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构建起平稳过渡、支撑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

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全省117个县(市、区)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明确“十四五”重点任务,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成效考核。31个先行示范县重点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40个整体推进县重点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46个重点帮扶县重点是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有效衔接。

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今年以来,我省结合实际,以示范创建为抓手,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创建4个乡村振兴示范县、2个乡村振兴示范区(乡镇)、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43个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15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100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新时代,新使命。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三晋儿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山西日报记者 李全宏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