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大别山革命老区 饱蘸红绿书华章
2022年05月22日 16时43分   光明日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王胜昔 常河 丁一鸣 张锐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一首《黄安谣》,道出了黄麻起义的火热场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黄安改名为“红安”。有人说,红安的“红”,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出了200多位共和国将军,更是因为14万英雄儿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安徽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在这里,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萌芽、成长、壮大;在这里,108位开国将领阔步启程;在这里,十万金寨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献身。

在河南信阳市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纪念广场,密密麻麻的英烈名单下,是枪林弹雨中大别山儿女的大无畏身影,对面英雄山上的“八面红旗”在朝阳映照下高高飘扬。8面红旗,代表了从鄂豫皖苏区走出的8支红军部队。

大别山是红色的山,也是绿色的山。革命年代,老区人民永跟党走,矢志不渝,前赴后继,书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铸就了光耀千古的大别山精神。新时代里,老区群众赓续红色血脉,推动绿色发展。依托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大别山地区近年来彻底甩掉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帽子,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今年73岁的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村民陈泽申,做梦也没想到在家门口能吃上“旅游饭”。他把老屋辟为了土特产商店,卖卖河鱼河虾、茶叶笋干,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干事的劲头也越来越足。只要肯动手、踏实干,我相信好日子还在后头哩。”陈泽申笑着说。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2日 10版)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