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镇位于保德县北部,辖27个行政村,共有党员505名。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义门镇以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为抓手,通过健全“微机制”、确定“微标准”、用好“微结果”,用积分量化党员考核、衡量党员作用、评定党员表现,着力破解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刀切”“宽松软”等问题,推动党员考核有据、肩上有责、行为有尺、争先有标、干事有劲,用“小积分”激发党员“大干劲”。
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健全“微机制”。制定《义门镇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手册》,明确积分内容、规则和程序。对农村党员精准实施“3+1”分类管理。“3”即3类党员纳入积分制分类管理,对104名村“两委”干部中的党员,重点围绕村级日常工作、重点工作推进落实进行考核;对301名无职设岗定责的党员,重点围绕承诺践诺落实进行考核;对31名在外流动党员,重点围绕返乡服务参加活动,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学习工作情况进行考核。“1”即对69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党员,不纳入党员积分制考核,鼓励他们建言献策、发挥余热,村党组织常态化关心关爱并做好慰问帮扶工作。各村党支部通过党员大会民主推荐一名村支部成员担任积分记录员,负责登记党员积分情况。并通过支委会初评、支部主题党日会评公开公示每月积分情况。
分类定标,量化积分确定“微标准”。义门镇依据“三评三审一公开”进行量化评分,即村党支部初评初审、支部主题党日会再评再审、村党员大会每月(每季、年度)总评终审,每次评审后在全村公开公示。积分由基准积分、奖补积分、扣减积分组成。基准积分由“60分基础分+40分业绩分”组成,其中基础分包含5方面12项内容;业绩分包含2方面6项内容,并且对三类党员制定不同标准考核。奖补积分包含2方面7项内容。扣减积分包含2方面14项内容。通过农村党员积分制分类管理考核,严格正向激励加分标准,细化反向监督减分项目,把党员现实表现由“软指标”转化为“硬杠杠”。
分月考核,强化评定用好“微结果”。考核体系由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每月一积分,每季度一汇总,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季度积分和半年积分按月平均计算排名,一年作为一个积分周期进行奖惩,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全村公开公示党员总积分,以“量”激发党员工作积极性;年终考核选用月均分,以“质”衡量党员工作活跃度。据统计,上半年农村党员月均分最高103.3分,最低99.3分。年终积分考核位于前20%的,评为“先进党员”并进行大会表彰、物质奖励,位于后10%的,进行集体约谈并在镇党校集中学习培训。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挣的是“积分”,比的是“先进”,通过动态积分展示,实现了对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常态化、长效化。
通过实施农村党员积分制,加强了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解决了过去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内容不明确、管理考核不规范等问题,使农村党员责任明确、担责尽责。激发了农村党员整体活力,对党员量化积分,并辅以相应奖惩措施,党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提升了党员服务水平,通过不断丰富党员活动的形式、扩大群众参与面,党员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真正做到了哪里有群众需求,党员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开创了基层治理新局面。(刘 英)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