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省、市、县三级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动员部署会后,静乐县杜家村镇紧扣实际、高点站位、统筹谋划,全镇“一盘棋”,坚定围绕“333”发展思路,最大限度凝聚发展合力,不断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一是乡镇党委当好“领唱”,“三支队伍”筑牢基层战斗堡垒。通过建立队伍、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推动各级明责、履责、尽责,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分步实施。第一支是乡镇队伍。每村至少配备1名乡镇干部,将52名干部分配到村,确保“村村都有干部包、户户都有干部联”。同时,全面贯彻一支队伍管执法要求,现有9人考取执法资格证,其余具备考取执法证的11人后期全部完成考证。第二支是村党组织书记队伍。28个村全部实现“一肩挑”,35岁以下年轻干部达到12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4人,研究生1人,其中女干部4人,村“两委”班子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第三支是驻村工作队伍。全镇共有1个驻镇工作队,16个驻村工作队,其中省派工作队5个,市派工作队8个,县派工作队3个。
二是农村支部和党员做好“主唱”,“三个突破”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一是在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上实现突破。把促进村集体经济翻番作为今年全镇的重要目标,积极开展“清化收”工作,截至目前,共收集117份合同,问题合同18份,解除合同1份,完善合同10份,挽回村集体经济收入62.5万元,债权总额1276万元。二是在村级规范化管理上实现突破。推进村级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各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等人员全部到位、正常运行。认真落实村级党群服务中心“5个方面、34个有”的要求,村级阵地功能配置和设施配置进一步优化,达到标准化水平。三是在建强阵地上实现突破。将党群服务中心与网格化社会治理阵地相统筹,把党建、社保、应急、社会救助、信访维稳等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全镇共有28个行政村、39个大网格、83个微网格,28个网格长都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配有39个专职网格员,56个党小组网格,并由56个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今年以来,该镇网格排查、处置、上报疫情防控、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统计灾情等问题462条,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40次,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三是各项活动全力“伴唱”,“三项活动”凝聚基层党建活力。一是党员积分制管理,“积”出担当与作为。选出8个村作为党员积分试点村,271名党员建立了党员积分台账。各村党支部依据党员季度、年度得分情况,注重把评定结果融入季度效能和年度评先评优、民主评议党员考核中,切实激励党员比学赶超、争当先锋。二是党组织书记星级化评定,“评”出责任与实效。村党组织书记将按照季评年考、任职年限、专项工作、荣誉争创、廉政示范、突出贡献6个模块加星。三是星级文明户评定,“评”出美德与新风。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15个村成功评选出197户“星级文明户”,其中十星文明户41户,其余13个村正在推进文明户评选。(本报通讯员)
(责任编辑: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