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繁峙县东山乡联兴村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立足村庄发展实际,认真探索,独辟蹊径,找准党建引领“小切口”,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
以优环境树新风为切口,民心工程突破治理难题。“五化”联动强基础。该村把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五化”建设作为突破口,整合资金,集中力量,硬化道路25.7公里,2004年完成村村通和户户通水泥路目标,安装路灯120盏,先后栽植杨、柳、柏树23400株,栽植苹果树14226株,实现村主干道、河畔绿化全覆盖。先后打深井13眼,埋设人畜饮水管道22300米,埋设农田灌溉管道12500米,建水塔2座、水包6个,实现自来水全部入户,所有耕地旱涝保收。建垃圾池6个、垃圾桶92个,配备保洁人员10名,全村100%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以严规范强执行为支撑,建章立制保障治理长效。建强规范化运行的村级基层组织,该村规范党支部管理,充分提高支部组织力。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公章使用登记制度》等一套村“两委”内部管理制度,村“两委”严格照章办事,开展一切工作坚持“民事民定、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评”模式。制定完善《环境建设规章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卫生清运制度》《环保公约》《护路公约》《护林公约》《防火公约》,将原来抽象式、口号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细化为具有指导性的细则指南,与时俱进地开展村民管理工作,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实。这些“带电”“带感情”“带村民意愿”的制度,使群众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守则。彰显网格化治理的联动机制优势。坚持“‘两委’成员都是兼职网格员”的工作理念,合理设置岗位,加强网格化管理,实行“一事一策”“一区一策”分类管理,在长期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支部统一领导、‘两委’成员分区负责、六个村民党小组联动协作”的日常管理模式,构建党务村务集体谋划、矛盾纠纷协商解决、安全隐患相互提醒、疫情防控联动实施、公共卫生共同维护、急事难事协同攻坚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实现了“一个区域触网、全部力量进网”良性运行,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质效。
以重宣传强激励为抓手,凝聚共识激发村民热情。开展多元化宣传。该村围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通过制作张贴宣传标语、展板、户外广告、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通过村广播、村微信群方式告知村民在河道内禁耕禁牧,在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4个重点区域,悬挂交通安全警示牌16个、标语13条,沿河道安装宣传牌6块、警示牌5块。常态化教育引导,每月组织村民开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学习会议,重点对乡村中小学生和家庭妇女进行环保教育,形成“学习不能少、开会准时到、办事有规矩、工作严要求、落实看成效”的工作常态。实行“一把扫帚”奖励制。每年5月29日至6月2日,村“两委”组织专人入户对院落、居室、周边等环境进行考核检查,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分与公示。评分超过60分奖励《光荣卡》,凭卡可领取一把扫帚。同时,强化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对群众举报或监管人员发现的各类破坏卫生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一把扫帚的奖励虽小,但促治功能不容忽视,积分兑分过程培育了群众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记者张志远)
(责任编辑: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