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山西交出优秀答卷
2022年11月16日 19时30分   山西日报

大同市杜庄乡王家堡村的玉米喜获丰收(资料图片)

前三季度,全省秋粮面积3922.9万亩,加上夏粮全年粮食面积4725.5万亩,比上年增长0.4%,秋粮及全年粮食总产量、单产均有望创历史新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脱贫地区农民收入明显增长,达到11666元,年均增长11.5%,增速高于全国。

这是一组官方数据,也是一份优秀的“三农”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深刻认识“三农”、研究“三农”、推动“三农”,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绛县是全国重点山楂生产基地。10月22日,记者来到该县了解到:9600余户果农今秋喜获丰收,10万亩山楂在去年实现2.4亿元总收入的基础上预计增收35%。“我们这里的山楂个大味美、色泽鲜艳,今年平均亩产2400公斤,每公斤价格由去年3.5元提高到6元,连打浆用的残次落果都由上年的每公斤0.5元提高到2元多。”郑柴正泰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秦国才说,“我们村山楂种植面积3400亩,预计总收入3500万元,今年是老百姓多年不遇的好年景!”

10月末,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水果生产整体情况好于去年,园林水果面积产量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省水果采收面积263.7万亩,与上年同期持平,产量547.0万吨,增长6.4%。其中,梨、杏和葡萄的增幅较大,采收面积分别为37.3万亩、19.4万亩和18.7万亩。分别增长10.9%、6.3%和5.3%,产量90.3万吨、20.2万吨和33.6万吨,分别增长15.6%、12.7%和11.0%。

十年来,我省水果产量显著增长,品类更加丰富,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出口农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75个国家和地区。

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第二十三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上,我省的“特”“优”农产品精彩亮相,沁州黄小米、水塔陈醋、兴谷壶瓶枣、沁河浪花蜂蜜等12个品牌产品,集中展示了我省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我省牢记领袖嘱托,坚定实施“特”“优”战略,完善有机旱作农业体系,促进生产生态和谐相融、特色产业高效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去年,我省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2620亿元,增长2.2倍。

同时,我省还推动数字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网红直播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取得了不俗成绩。其中,2021年全省休闲农业营业收入81.3亿元,带动42.4万人就近就地就业。

农村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10月26日,记者走进阳泉市王炭咀村,干净整洁的窑洞小院、有趣生动的儿童乐园,处处都是风景,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的乡村美景呈现在眼前。

十年来,我省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从“六乱”整治到“路、水、暖、网、链、废、机、田、证、险”等关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十件实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村延伸、往户覆盖。“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8.9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易地扶贫搬迁47.2万人,新建1122个集中安置区;累计改造农村卫生户厕200多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农业基础设施走向了现代化,农村生活设施走向了便利化,基本公共服务走向了均等化,农村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

10月下旬,高平市郝庄村的村民们迎来了苹果丰收季。以前的郝庄村虽然有着香甜可口的苹果,但销量和收益都不太理想。如今,这一切随着村里水泥道路的修建发生了变化。

果农刘兰兰说:“没有修路前,我们走的都是村道,路窄还不平坦。路修好后,来采摘的游客多了,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收益。”

一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都是现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制度保障。据了解,我省确权承包土地5317.6万亩,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509.2万份,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积极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地二轮延包、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多项国家试点。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生产托管近3000万亩。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国庆节过后,记者在大同市杜庄乡王家堡村看到,农家院里多有金灿灿的玉米“墙”。据了解,为了提高玉米产量,该村实施膜下滴灌技术,亩产从原来的600多公斤提高到了900多公斤,平均每亩可增收800多元。

“今年辣椒的行情很好,鲜辣椒的收购价每公斤5.6元,加工成辣椒酱后,每公斤可卖到10元。现在我们加班加点地生产辣椒酱,日产量可达20吨以上。由于今年购置了辣椒收割机,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所以我们的利润更高了。”在忻州坛坛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军对记者说。今年忻口镇辣椒种植突破10万亩,预计实现总产量20万吨,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群众安居乐业,国家兴旺发达。十年来,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十年前的4875元提高到11666元;贫困自然村整体搬迁3365个,47.2万人“挪穷窝”。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上,也达到了百业竞兴的态势。生态扶贫项目带动52.3万贫困人口增收;特色产业带动127.7万贫困人口增收;电商扶贫覆盖6833个贫困村,带动91.8万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

我省始终坚持政策惠农、科技兴农、融合富农、投入支农,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公共财政优先保障“三农”,省级以上财政每年“三农”投入由24亿元增加到130亿元;积极推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增添社会力量。

从吕梁山到太行山、从雁门关到黄河畔,到处呈现出山庄窝铺搬出来、陡坡耕地退下来、荒山荒坡绿起来、光伏产业亮起来、电商旅游火起来、转移就业走出来、群众生活好起来的生动景象。这就是我省“三农”工作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绩。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