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五寨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全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极其特殊重要的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拼搏竞进,勇毅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县域经济发展提质提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11.5%,风电、光伏发电量达6.61亿度,实现销售收入2.58亿元,引进外资1700万美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06亿元,较年初增加14.6亿元。约束性指标和其他各项指标均按照序时进度完成年度任务,全县经济总体发展稳中有进。
——坚持产业第一、项目为王,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牢固树立“项目是第一支撑”鲜明导向,总投资21.85亿元的10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6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9%。国耀1×30兆瓦生物质热电联产、总规模300兆瓦的4个风电以及杂粮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北苑综合市场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国中药山西五寨产业园全面建成;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油化电热气资源一体化项目已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省级示范区设立扎实推进,入区企业达23个,农林牧渔业产值达1.78亿元;全县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动力明显增强,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形成。
——坚持巩固拓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全面实施。特色种植业稳步向好,建成3万亩加工型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建成1000亩中药材标准示范、良种繁育基地,建成1000亩彩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全县粮食产量达5亿斤。其中加工型马铃薯亩产最高达6.47吨,亩收入达9000元。生态养殖业不断壮大,春野牧业李家坪乡生猪养殖、佳晟肉牛养殖、牧源养殖等项目建成投产。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五大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引进年加工30万吨谷子项目,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标准化小米加工生产线;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2家,“三品一标”认证累计发展到73个;全省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现场推进会、山西省高寒山区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垄作技术现场培训会在五寨召开;完成甜糯玉米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农业发展基础持续夯实,颐峰水库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完成饮水维修10个村,新建干渠9.85公里,灌溉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水土保持、坡耕地综合治理8.65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27.8万千瓦,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1.2%。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五大振兴”扎实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乡村面貌提质增色,五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板更加厚实。

五寨县城
——坚持守正创新、系统破题,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积极推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审批材料压减65%,审批时限压减55%,政务服务网办率达98.04%,企业、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全年减免各项税费2806万元,发运煤炭3743万吨,创利税3.45亿元,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规上企业3户,被评为全省电子商务先进县,成功入选“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全县民营主体达8831户,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0%以上,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坚持全域统筹、内外兼修,县城形象稳步提升。东扩、西连、北进三向联动,技能培训基地、公安局附属设施、前所派出所等项目相继建成,北环拓宽二期、园区大道二期、康乐街二期等项目建成通车,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个;南峰水厂、峤峪水源地改造工程扎实推进;雨污分流改造10公里;国耀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六乱”整治成效明显;全县入网天然气居民用户达到1.36万户,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30万平方米,县城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保障设施更加健全,功能品位不断提升。
——坚持“两山”理念、“双碳”引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持续开展扩绿增绿行动,东街公园、学府公园建成投用,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78万平方米;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6.6万亩,四旁植树61万株,发展林下经济0.4万亩;私挖滥采得到有效遏制;紧盯源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深入推进环境突出问题“清零”工作,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全省排名第一,获奖励资金约7000万元。
——坚持底线思维、守土尽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狠抓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有效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现场会在五寨县召开,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好转;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持续保持疫情零发生;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推进,化解信访积案25件,破获刑事案件145起,强制隔离戒毒36人,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人民至上、普惠共享,民生福祉成色更足。始终突出民生导向,民生支出达13.4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1%。教育方面,阳光小学投入使用,学校基础网络升级改造工程有序实施。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招录农村特岗教师50名;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184人,中考考入忻一中20人。卫健体方面,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即将完工,综合医改红利持续惠及百姓。北京眼科医院等六所医院的专家常年在五寨县坐诊,群众在县内就能享受到北京和省级专家医疗服务。社保和就业方面,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66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7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殡仪馆开工建设,完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4个。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覆盖率不断提升。住房保障方面,累计排查农村房屋14664户,改造危房153户。文化和旅游方面,完成了白草庄水库基础设施、南街“火神庙”古戏台保护性修缮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2021年首届五寨县土豆花节,扎实开展了文化“三下乡”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坚持依法行政、担当实干,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两个确立”成为全县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的“总开关”,有效推动各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扎实做好巡视巡察和审计问题整改工作,48件人大代表建议、38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整治力度,着力为基层减负。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下降0.58%。持续推进“六型”政府建设,不断深化“13710”督办制度,政府效能稳步提升。
与此同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质量完成,“八五”普法有序推进,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面加强,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审计、统计、地方志、档案、地震、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县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市委“336”战略部署,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创新推进“3353”产业发展布局,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推动产业转型、乡村振兴、市政建设、改革创新、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全面突破,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将五寨建成忻州西部重要的产业、人流集散地和集聚区,建成晋西北区域经济中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以上、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5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上述指标待省市任务下达后,根据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完善。上级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按要求全面完成。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在产业转型上狠下功夫,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转型快,则经济转型快。五寨经济要有质量、有分量、有力量,必须扭住实体经济主攻方向,持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
全面构建“3353”产业布局。依托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重构,建设化工园区、北环产业集聚区、三岔产业集聚区“三大产业集聚区”,建设特色农业示范种植、生态畜牧养殖、新能源产业“三大基地”,发展杂粮食品、肉制品、中药产品、饮品、功能食品“五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打造晋西北物流集散中心、生态文化旅游度假中心、忻州西部人口集聚中心“三大中心”,加速推动五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实施“特”“优”战略,通过引进有技术、有市场、有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五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补链延链强链,脱胎换骨,提档升级,促进杂粮、甜糯玉米、马铃薯、中药材、彩色小麦以及牛、羊、猪等特色优势产业裂变成长、倍增突破,打造拳头产品,打响特色品牌,推动五寨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

五寨县西城一角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对标“双碳”“双控”目标,引进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积极申报化工园区,加快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项目落地,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实现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围绕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信息、特色餐饮等重点产业,培育市场主体和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布局建设普惠性生活服务网点,扩大养老、育幼、助餐、文体、家政等服务供给,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标准化、便利化、精细化发展。依托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电商经济。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推动振兴物流产业园、北苑综合市场、百梦园创业广场高效运行,加快北环商业圈、三岔商业圈、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打造辐射晋陕、连接蒙冀的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带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汽修汽配等服务业专业化、品质化、多样化发展。
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五寨沟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五寨·康养福地”“文化之乡”“五寨美食”“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打响五寨文旅康养品牌。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实施规上工业、高新企业、小微企业、个体企业、文旅产业、农业企业、商贸企业、产业项目“八大倍增工程”,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上规模、增活力、提效益,促进全县经济扩量提质、加速崛起。

五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一角
——在积蓄后劲上狠下功夫,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迈出新步伐。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我们要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聚焦聚力,久久为功,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落地一批引领性、标杆性重大项目,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二是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牵引性、带动性作用,全力推进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效。三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紧扣融入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新要求,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五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四是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有效谋划储备一批基础性好、战略性强、牵引性大的优质项目。
——在示范带动上狠下功夫,着力推动集聚区建成新战场。产业集聚区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我们要强化项目建设,深化二次改革,真正让集聚区成为五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强势推进集聚区建设。二是深化“二次改革”。三是紧盯考核指标。
——在乡村振兴上狠下功夫,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进展。农业兴,天下安。我们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二是确保粮食稳产保供。三是推动种植业特优高效发展。四是促进生态养殖业做强做大。五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六是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行动。
——在激发活力上狠下功夫,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开创新局面。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我们要把改革创新作为破冰突围的抓手,努力以思想之新、改革之勇、创新之力引领发展之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二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三是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四是深化标准化综合改革。五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六是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在设施改善上狠下功夫,着力推动宜居五寨建设取得新成效。美丽宜居县城是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向往。我们要聚焦建成忻州西部人口集聚中心县城的目标,持续在完善设施、提升品位、强化管理上下功夫,让县城充满活力,富有魅力,不断增强承载力、竞争力。一是完善市政设施。二是构建便捷交通。三是打造宜人生态。四是推进精致管理。
——在污染防治上狠下功夫,着力推动绿色转型走出新路子。坚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践行“两山”理念,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全面巩固五寨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一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推进碳达峰五寨行动。
——在风险防控上狠下功夫,着力推动本质安全水平实现新提升。没有安全稳定,一切无从谈起。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五寨,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慎终如始筑牢健康防线。二是从严从实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三是不折不扣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四是担当作为抓好平安五寨建设。

五寨东城日益展现出晋西北区域中心风貌
——在共建共享上狠下功夫,着力推动民生事业实现新发展。民生连着初心、系着民心。我们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惠民生、暖民心,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政策。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三是加快健康五寨建设。四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五是持续发展文化事业。
踔厉奋发担使命,笃行不怠开新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坚持不懈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全面将五寨建成晋西北区域经济中心努力拼搏、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五寨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