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政法铁军英模风采>>正文
【新时代政法英模】心有忠诚 淬火成钢
——记临汾监狱副监狱长李延军
2021年12月02日 09时33分   山西日报

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确保监狱安全稳定和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神圣职责,没有鲜花掌声,只有无私奉献。李延军就是其中的一员。从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23年来,他一直坚守在监管改造一线,从一名普通科员、副教导员到教导员,再到如今的副监狱长,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始终坚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真情帮教,唤醒灵魂重塑新生

服刑人员王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由于家中父母年迈,无固定收入,生活极其困难,入狱后的王某自感刑期长无盼头,对不起父母,遂出现自杀倾向。

对此,李延军多次找他谈话,却难以打破其心中的壁垒。一次,王某突发阑尾炎需外出就诊,到医院下警车时疼痛难忍,无法行走。李延军二话不说背起他就往急诊室跑去。手术恢复期间,李延军和同事轮流照料王某生活,给他擦脸、喂饭、端屎倒尿。

刚开始王某不配合治疗,想绝食自杀,对民警的照顾故意排斥。喂饭时,不是不张嘴,就是吐掉。李延军说,当时他心里也纠结过,心想,自己连家人都没这么伺候过,凭什么受这份窝囊气。但冷静下来后,他下定决心,就是块冰,也要把它融化。

回监狱后,王某主动找李延军谈话:“李教导员,我做梦也想不到您会对我这样一个犯人这么好!您不嫌弃我,还精心照顾我,我有什么理由不活下去?我要好好活着,父母还等着我孝敬呢,以后您就看我的表现吧!”后来的王某像换了个人,现在已成为监区的改造骨干,多次获得奖励,并获两次减刑。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李延军积极响应厅局和监狱党委号召,坚定“逆行”,参加封闭备勤执勤共200多天。在得知服刑人员岳某的儿子在武汉工作,电话打不通,岳某情绪特别焦躁时,他及时向监狱领导进行了汇报,监狱马上安排办公室多次给岳某儿子打电话,终于取得联系。李延军将其儿子平安的消息转告给岳某后,他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下来,投入到了积极的改造之中。

苦练本领,因人施策攻克难题

同事李杉回忆:“延军平常喜欢看书,到了监区,看得最多的却是服刑人员的判决书,并拿个本子不停地记,分包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包括改造表现和行为特点全在上面。这小笔记本是给服刑人员做工作时的绝杀技。”

李延军还自学犯罪心理学。他在常年的学习、实践中摸索出“找准心结巧化解,精准打击强惩戒”的工作思路。因人施策,宽严相济。有思想包袱的就谈,稳字为先;有抗改行为的需惩,严字为要;确有困难的,尽力帮忙。

服刑人员田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缓,改造消极。经过多次谈话,李延军了解到他老父亲受到严重打击,瘫痪在床,只能靠年迈的老母亲维持生活。于是,经过监狱审批,李延军利用一个周末,驱车5个小时,来到田某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家。

李延军看着眼前家徒四壁的小屋、白发苍苍的老人,心里一阵酸楚,随即掏出500元塞到田某母亲手中,告诉她:“你的儿子在监狱表现很好,你们放心吧。”家访回来,监狱党委听取汇报后,启动了临汾监狱亲情直通车。2014年中秋节,监狱召开帮教大会,由监狱出路费把田某母亲请到现场,当不知情的田某看到母亲时,惊喜、悔恨涌上心头,冲上去跪倒在母亲面前放声大哭:“娘,儿子错了,您原谅儿子吧……”

李延军告诉记者,教育改造罪犯,老办法不能丢,同时也要应用新的信息渠道来辅助改造工作。服刑人员罗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入监8年,家里没人来看过,觉得改造没啥意思。了解情况后,李延军多方打探,联系到了罗某父亲。原来,他父亲因为家远还要打工,所以一直没来探视。李延军让罗某表弟用手机录制了家里人鼓励其好好改造的视频,在监区电视上播放。罗某眼含热泪看了一遍又一遍。他说:“我的家人没有抛弃我,我一定要好好改造,早日出去和家人团聚。”

这些年,李延军对罪犯家访50余人次,捐助现金近万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慢慢步入了正常的改造轨道,转化的顽危犯有近30人。

对党忠诚,坚持原则守牢底线

身在管教一线,同时身为监区领导干部,李延军不仅要面对服刑人员,更要面对监狱外形形色色关系网的托付和诱惑。

一次,李延军在会见室管理服刑人员会见。会见结束,一名家属主动找到李延军,希望在考核时予以照顾。结果被一句“考核分数劳动汗水说了算,减刑要看改造表现”顶了回去。事后他说:“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与服刑人员无一丝一毫经济瓜葛,行得正。与服刑人员家属无一分一厘金钱交往,睡得香。这是底线!”

有权必有责,履职必尽责。李延军将坚持原则作为底线,将违反原则视为高压线。他给自己提出了“工作再细一点、了解再透一点、目标再高一点、效果再好一点”的标准。

李延军说:“我只是做了一些普通的事,组织上却给了我很多荣誉,特别是2015年我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让我备受鼓舞。我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警察队伍的训词作为自己的职业信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眼前的李延军个子不高,目光坚定。鲜为人知的是,成绩和荣誉背后,是他对家人长期以来的愧疚。他在教育改造服刑人员过程中曾经身负重伤,经历了生死考验,留给家人无尽的担心。也由于工作繁忙,缺席了太多孩子成长的瞬间,缺少了太多对父母和妻子的陪伴,但他仍无悔自己的选择。

李延军说:“每当通过我们耐心教育促使服刑人员思想转化时,每当看到服刑人员的点滴进步时,每当听到即将出狱的服刑人员说声谢谢时,我就会感到,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是多么的光荣和自豪。”

本报记者郭玉琴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