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静乐县双路镇泉庄村食用菌示范基地,一座座窑洞内,一朵朵鲜嫩的灵芝菌和羊肚菌犹如一把把小雨伞破土而出,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忙着采摘。看着长势喜人的羊肚菌,李鹏桦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对前来调研和参观的各界人士开心地介绍泉庄村一桩桩、一件件乡村振兴的故事。
驻村七年写初心
心中装着群众、脑中绘着宏图、手上握着方法、脚下接着地气……这是静乐县双路镇泉庄村党支部书记李鹏桦的真实写照。
“我很幸运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乡村。”李鹏桦说。李鹏桦是静乐县医保局的工作人员。2017年7月她主动报名成为中庄乡人民政府的挂职干部,从此,她就把高跟鞋换成了运动鞋,把长裙子换成了运动服。不久后她担任中庄乡堡子湾村第一书记;2020年6月,被任命为双路镇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10月,被任命为双路镇泉庄村党支部书记并当选为村委会主任,这是组织和群众对李鹏桦工作的肯定和信任。
李鹏桦心系着这一方热土,扎根农村,访农户、走田间、跑项目、探新路,用情用心为百姓谋福祉……
“叔,您家厕所改造后有什么问题吗?”“大姐,家里几口人?家里的‘顶梁柱’干啥工作呢?孩子们都在哪儿上学?”……一次次入户走访,一次次和村民交心,李鹏桦将党的理论方针、惠农惠民政策讲给村民,把“文件话”转变成“家常话”,让村民及时知晓上级文件精神和惠民政策。多年的群众工作经验,李鹏桦总结出“五话经”:以心换心说家常话,上情下达说大白话,实事求是说真心话,对症下药说内行话,出谋划策说鼓劲话。就凭这“五话经”,她在老百姓中赢得了好口碑。

李鹏桦在地头指导科学种田。
“村民一个电话,我随叫随到。”李鹏桦说。驻村7年,她深有体会:“你越管事,老百姓越爱找你。村民有困难找我,有喜事也找我。老百姓最讲感情,你对他好,他对你更好。”
“驻村帮扶结深情,无私奉献为百姓”“产业振兴,百姓受益”“关心村民切身利益,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不忘初心心系百姓,为民分忧无私奉献”……村委会办公室墙壁上一面面锦旗,是她多年驻村帮扶最好的“成绩单”,更是她为民办实事最好的印证。2021年,她当选为静乐县第17届人大代表;2021年7月,她被评为静乐县优秀共产党员。
志在山乡映初心
2020年6月,李鹏桦下派刘家庄“蹲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来到刘家庄村,李鹏桦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谋发展。
乡村振兴,科技先行。
李鹏桦走遍了沟沟岔岔、梁梁峁峁,走访了所有村民,反复与种植能手、养殖大户交谈,请来了原平农校专家到村。她带着畜牧专家进羊舍、下猪圈、看羊棚,给养殖户和村民现场讲解如何改良当地牛、羊品种,怎样有效防疫防病;和农业专家实地到田间采集土样,进行土样分析;给种植户讲解科学施肥的方法;规划有机旱作实施方案。专家们还为村民现场解答问题,现场讲授党的农村政策。
这一段时期,李鹏桦非常忙碌。为了建好有机旱作示范田,村里先拿出了部分集体耕地搞地膜玉米、地膜谷子、地膜豆类、起垅土豆种植。在现有耕地上发展有机旱作,玉米由原来的亩产700斤提高到了1300斤;谷子由原来的亩产300—400斤提高到了600—800斤;土豆由原来的亩产2500斤提高到了3500—4500斤。村里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改良了养殖品种,因地制宜发展庭院果蔬,村民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
成立养殖合作社。利用村里闲置养殖场,成立养殖合作社,集中养羊300只,有效利用本地秸秆、饲草科学养殖,并为散养户提供示范。
改良养殖品种。指导养殖户把所养寒羊与杜波品种杂交,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的杂交品种,提高养殖效益;改良当地黄牛品种;改进养殖条件、科学配置饲料。
发展庭院果蔬。刘家庄村虽地处高寒,但是,李鹏桦鼓励农民,在专家的辅导下,利用庭院科学种植葡萄、苹果、大枣、大杏、蔬菜。
为了扩大销路,李鹏桦申请微信公众号,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对外宣传刘家庄村,让更多人了解刘家庄村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公众号共发文211篇,推出农畜产品特色品牌,并建起了微商平台,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泉庄村“两委”举行征求意见座谈会。
在刘家庄工作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李鹏桦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党的红色精神,尽力让每位村民更多地学习党的光荣历史;积极宣传刘家庄村护林防火会议部署,使村民提高防火意识,减少人为性火灾的发生;积极对《民法典》进行宣传,以现实的案例对《民法典》文字性的条例进行细致解读,帮助村民提高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怀着不舍的心情,李鹏桦离开了刘家庄村,在这里留下了她的坚实步履和奋斗身姿。“好闺女!”在刘家庄村,她赢得了一个最接地气的昵称。
科技先行践初心
2023年10月12日,“静乐县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泉庄村服务站”揭牌仪式在泉庄村“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举行。揭牌仪式后,召开了原平农校专家和市、县、乡、村有关人员座谈会。座谈会上,有关专家指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
双路镇泉庄村食用菌产业示范项目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科协、乡村振兴局和双路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依托原平农校人才团队科研优势进行校地合作打造的一个集产业示范、菌包生产、科普教育、社会培训、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特色项目,于2023年5月正式启动。
项目位于泉庄村旧乡政府院内,占地3000平方米。主要功能:主要以玉米芯、秸秆为原料开展灵芝菌、羊肚菌、猴头菇、黑木耳等多种菌类的生产示范;在满足本基地生产示范基础上,为县内外食用菌产业提供菌包;为本县学生、社会各界人士认识食用菌开展科普教育宣传;承接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培训,壮大村集体经济;构建“基地+公司+农户”模式,进行产业推广,为本地农户提供菌包、生产技术并回收产品,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生产食用菌原料,延伸发展食用菌产业链,助力当地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致富;引领食用菌产业在全县发展壮大,为区域性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契机,实现由“扶贫输血”向“振兴造血”致富转化,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助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项目,打造一个新型科技基地,培育新的产业亮点,推进乡村振兴。”李鹏桦信心满满。李鹏桦“三顾茅芦”到各级单位积极寻求专业力量的帮助。原平农校党委书记王瑞军被她的精神感动,亲自带着专家团队5次来到泉庄村解决技术难题。依托原平农校,李鹏桦把先进的农科信息和技术持续引进泉庄村。
专家们来到泉庄村,深入田间地头,为泉庄村把“脉”问“诊”,谋求振兴方略。开展技术培训、专题讲座,为农户讲授农业先进科技、畜牧防疫、果树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知识。
专家们工作再忙,李鹏桦总要让专家们走访种植户、养殖户,分别就家畜的繁殖、防疫、饲养、果树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专业技术方面,与村民进行深入细致交流,并针对农户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给予科学的解答和建议,解决了农户在养殖、种植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专家的到来给农户们吃下了“定心丸”。养牛户李明亮说:“李书记给我们找专家并上门指导。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早点走上致富路。”
让食用菌产业引导当地群众在发展中受益,真正让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走出一条泉庄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随着食用菌产业进入预期,李鹏桦又在谋划村里修建冷库的事情。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她放弃休息时间,仍在为村里的产业项目奔走。
李鹏桦说:“我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泉庄村就是我的家,我要在这里带出一个乡村振兴的样板村、科技服务的示范村、百姓生活的幸福村。我想,这就是我作为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初心和使命。”躬耕圆梦,乡村振兴的道路任重道远,李鹏桦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远……
(本报通讯员 张天柱/文图)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