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光看望“夕阳红”养老院的老人们。 张林泉 摄
8月4日,“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记者一行前往河曲县,采访了来自农村基层的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河曲县西口镇北元村、坪泉村党支部书记梁振光。
他近二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始终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信念,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群众,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展现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心系群众、情系民生的风采。
为了当好“领头雁”,以梁振光为首的村“两委”班子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积极进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遗余力,尤其是2020年以来,他更忙了,更努力了,得到了社会各界和这两个村村民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8年坪泉村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针对村里存在的问题,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梁振光积极作为,从班子建设、党员教育、组织生活、阵地建设、议事决策等方面工作入手,带领班子成员踏踏实实地查问题、找原因、想对策,逐项解决存在问题。2019年,坪泉村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现在的坪泉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党组织工作落实快、战斗能力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全村要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同时保证基础种养业不能动摇。”这是以梁振光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对北元村、坪泉村整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定位。梁振光主张北元村、坪泉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积极与邻村共同发展优质玉米、蔬菜、海红果、朝天椒、蓖麻油料等特色种植业,推行种、养、加相结合的产业模式。目前,北元村、坪泉村的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947亩。此外,这两个村积极实施露地瓜果和红辣椒种植项目,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如山西振钢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蓖麻油生产线与蓖麻种植户对接,实施保底价收购;河滩奶牛公司与玉米种植户对接;四海进通公司与海红果种植户对接,所涉农户种植的农产品将涉农企业与特色农业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乡村绿色经济,让村民收入实现“双保险”。梁振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俩村经济走在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前列。
此外,梁振光还在坪泉村建起了一座“夕阳红”养老院。该养老院是由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助的新建项目,总投资960万元,充分利用本村过去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养老院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是集养老、学习、教育、娱乐为一体,设施配套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养老机构。
作为县民营企业掌舵人的梁振光,早在2001年在县里就已算得上是富裕户了,但自从担任村干部以来,他的工作重心由企业逐步转向农村。对此,梁振光总是很乐观:“我家的经济条件比村里大多数人家要好,看见大家渐渐富起来、贫困人口减少了,我很高兴!”当村干部18年来,他为村里和老百姓做了多少实事、好事,群众都记在心里。
北元村是河曲县典型的城中村,发展比较优势和短板都很突出,尤其是2003年以前是全县出了名的“老大难”村。梁振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大力发展村级企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引导村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县级机构办公区、学校、医院等纷纷向北元村搬迁转移。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北元村新城区已基本成型。新建的3万吨蓖麻油脂厂和2万吨癸二酸生产项目已投产并初见效益,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同时带动了大批下岗职工及闲散劳动力就业,解决了200余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目前,北元村已形成了以二产、三产为主的多元发展格局。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北元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
目前,北元村、坪泉村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一派生机。正如梁振光自己所说:“人大代表其实不一定都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能为群众实实在在解决些问题,做点实事,我心里就非常高兴。”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梁振光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辛勤耕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办实事、做人民好代表”的履职诺言,用自己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本报记者 张林泉)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