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有根在村委会党史办接受记者采访。张林泉 摄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如何结合此次党史学习教育,把以往的经验和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力量——这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省人大代表、忻府区逯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有根面对采访,说出了自己的具体感受和体会。
走在逯家庄村的通村柏油路上,一股浓浓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在村委党史办,张有根谈起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的变化,感触颇深。他说:“今年以来,村支委为了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忻府区区委及办事处党委的积极引导下,组织全村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营造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厚植人民情怀,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特别是4月份以来,根据市、区党委的要求,逯家庄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树牢为民服务的宗旨,广泛凝聚共识,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增强政治信念,激发干事热情。同时,组织全村党员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交流会,参观红色基地、忻州好人馆以及观看多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影视片等,引导大家向革命前辈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并开展了一系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老前辈精神”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重温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
今年已有42年党龄的周天喜,说起逯家庄村近年来的变化,有着说不完的切身感受:“我们村由过去的‘问题村’变成了现在的‘和谐村’,这样的变化主要得益于村里的好支书。他上任以来,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让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不管是党员还是群众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不仅增强了理想信念,同时也树立了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学党史、学模范、传精神、强担当。“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从党的发展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学习党史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把学习党史取得的思想成果转化为党员履职尽责的实际成效。立足本职,不忘初心,加强学习,扎根基层、扎根群众、多听民声,做好人民群众与各级党委、政府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解愁事。多与群众接触沟通、多想群众的难事、愁事,真正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张有根如是说。
在逯家庄村城乡一体化特色建设中,逯家庄村支委在张有根的带领下,使学党史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真正体现在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上来。他们先后为村里修补多年来破损的温泉巷;组织村民开展了一系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节目。一方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另一方面,通过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更好地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传递到广大老百姓的心中。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一定不要忘记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和奉献精神。
2017年嫁到逯家庄村的郭佳,在村支委负责党建工作,今年已成长为一名预备党员。她说:“在逯家庄村生活,一点也没有离开故土的感觉,村支委一班人团结进取、热心服务,为村民们办实事、办好事,难计其数。就拿村支书张有根来说,全村2000余户,每年他都要入户走访一遍,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体现出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
“学党史办实事,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张有根常说的一句话。他表示,目前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逯家庄村支委全体干部职工、群众的努力奋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的具体部署,提高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报记者 张林泉)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