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忻府区兰村乡大王村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创建了一套氛围浓、制度强、亮点多的工作方法,有效遏制了村内红白喜事大办特办的不良风气,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创建工作。
移风易俗,红白喜事迎来“大瘦身”。据村党支部书记介绍,以前村里大操大办之风盛行,办酒的名目五花八门,升学、入伍、生日都要办酒,一年到头喜酒喝不停,为了苦撑面子,腰包却掏空了,村民们苦不堪言。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鼓励移风易俗,严格规定红白事办理标准,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婚丧喜庆公约,以村规民约、公益广告等形式告知村民。据统计,自红白理事会成立后,村民红白事的花销明显下降。
厚养薄葬,少花钱也能办好“身后事”。过去,村里宴席动辄摆上几十桌,邻居帮忙好几天,客人要比着随礼,不少家庭因丧返贫、债台高筑。为了打破这种老思想、老观念,大王村红白理事会成员主动到村民家中为村民排忧解难。
今年1月,大王村村民李某去世,红白理事会成员主动承担起办理丧事各项事宜的重任,亲自为其选定墓地、找工人安排下葬事务、主持丧事等仪式,整个过程虽然简单却处处用心,最终按照遗属要求完成了村民李某的“身后事”。2月,村民聂某的妻子去世,红白理事会成员主动到其家中协助办理丧事,结合疫情防控要求,一切从简,要求来宾祭奠后迅速离开,工作人员用餐全部用盒饭解决。
主推新风,移风易俗助推新风尚。除了严格规定红白事办理标准之外,村里还设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村民严格遵守红白理事会章程的,在就业、应征入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健康体检)、公共交通、旅游、支农贷款、涉农补助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如果违反,就扣除村民部分福利。
大王村党支部书记说:“在下一步工作中,大王村将持续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力促形成全民参与移风易俗的良好局面,共同打造乡风文明新风尚。” (李雅韵 李亚森)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