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沧桑巨变 巡礼忻州>>正文
忻州:牢记嘱托 撸起袖子加油干
2021年06月25日 15时58分   山西日报


牢记嘱托 撸起袖子加油干


直升机加盟开辟紧急救援新通道。

市民的点赞是最高的褒奖。

热门打卡地忻州古城。

脱贫攻坚紧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处吕梁山区的深度贫困县岢岚,在宋家沟新村发出“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时间是2017年6月21日。

肩扛嘱托,牢记教诲。忻州在2019年年底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根本扭转,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5.4万贫困人口脱贫。这块红色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黄河岸边的河曲保德,到万里长城脚下的代县偏关;从簇拥五台山的繁峙五台,到环绕芦芽山的宁武五寨;从传统产业基础厚实的忻府定襄原平,到招商引资风生水起的岢岚静乐神池。占全省版图面积六分之一的忻州市,到处是追赶的身影,传递出声声捷报。

一组组数字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更见证着幸福指数的攀升。

2020年,忻州市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快于全省0.3和0.7个百分点。全市经济社会人气旺、空气好、底气足、经济持续景气,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

看颜值提升——忻州城区建成区面积由33.9平方公里拓展到71.8平方公里,构建起“一环九纵十一横”的全新城市路网框架,形成百万人城市格局雏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数量最多,且基本实现全覆盖,到目前为止,忻州已拥有13个国家卫生城市(县城)、4个国家园林城市(县城)、2个全国文明城市(县城)、11个全省文明县城、7个省级园林城市(县城)、8个国家卫生乡镇、186个美丽宜居示范村。与此同时,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147公里,建成三大板块旅游公路358.4公里,公路密度提高到69.38公里/百平方公里。在高寒缺水冷凉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加实灌面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受益人口156万人。

享品质生活——“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近1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万人、19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六连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67元、210元。12.3万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近4万户农村家庭彻底告别危旧住房。新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3万多个。新建市儿童医院、云中河景区全民健身中心、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市体育公园投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覆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2.38岁。公益文化设施建设达标率提升到97.39%。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最安全城市30强。

树价值标尺——忻州干部继承先贤元好问“为官避事平生耻”的价值标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在市委“336”战略布局的路线图中,“8+6”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集约化和集群化初步形成,先进产能占比高于全省13.8个百分点。最为人称道的是,忻州的“风光”绿色能源全省领先,在电力总装机中新能源装机占到56.59%。以开发区为标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2.3倍,成为领跑忻州经济的火车头。全市全域旅游春风化雨,蔚成风景,示范区建设列入第二批国家创建单位,荣获“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称号。创建忻州杂粮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居全省之首。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中,忻州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2000年撤地建市的忻州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忻州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打开山门打开城门打开心门,一座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创新型田园城市扑面而来。

忻州版图犹如一只扇动翅膀的大雁,背负嘱托,扶摇而上。向南,忻定原面向太原都市圈紧密融合,形成中部门户;向西,跨越黄河连接陕西、内蒙古,以河保偏为弧线,形成西部门户;向东,翻越太行面向雄安、京津冀,以繁峙代县五台为重镇,形成东部门户。与此同时,五台山、芦芽山、忻州古城“两山一城”则分别承担起全域旅游格局下的东部、西部、中部旅游“打卡地”。最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正在构建的“六大经济板块”,即忻定原综合经济板块、河保综合能源板块、神五岢偏现代农业板块、宁静能源生态板块、繁代锻造加工板块、五台文旅康养板块。

忻州市委书记郑连生说:“来了忻州就是忻州人、来过忻州就是忻州人、关心忻州就是忻州人。”

在忻州,人民有着更丰富的含义,那就是他们既是建设者,更是分享者和拥有者。


我的小康生活


用爱奔跑着是幸福的

党的十八大代表、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院防疫员 王元林

我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做了47年农村防疫员,从22岁到72岁,从青春年少到古稀老人,这双脚板走遍了双路乡的每一个村庄。

过去,乡亲们对疫苗接种知之甚少,我常常要三番五次上门做说服动员工作,磨破了嘴皮子。我一直觉得,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为每个家庭带去福音,是我人生最大的价值。现在,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乡亲们的思想也变了,工作越来越好干了。

退休后,我仍心系乡村,返聘回卫生院,继续坚持在一线。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开始后,包村包片、宣传动员,我依然用爱奔跑在双路乡的山岭沟壑。

为百姓跑腿是幸福的

忻州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忻府区蚕果站站长 常晓卉

服务“三农”有爱心,躬身耕耘要用心,这是从事农技工作的关键。

忻府区有三分之二的地方属于丘陵山区,果品产量低、品质差,市场竞争力弱。为了改变现状,我行走在田间地头,积极推广果树种植新技术,提高果农的管理水平,同时从北京、山东等地引进30余个不同树种新品种,既丰富了品种资源,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2012年,我从北京引入早露蟠桃、京春等桃品种,在河习头、兰村等村开始嫁接,到现在平均亩产1000公斤以上,每亩收入四五千元,收成越来越好,村民收入也越来越高。

矢志为果农排忧解难,为“三农”事业的发展倾注全部心血,在我看来,是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摸爬滚打着是幸福的

定襄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山西恒跃集团总经理 郑勇

我在锻造行业摸爬滚打近20年,见证了锻造行业的兴衰荣辱,经历了锻造行业不断做强做大的奋斗历程。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恒跃”同其他企业一样经历了“严冬”。但我们没有等靠,而是紧紧抓住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调整产品结构,开辟国内市场。

年产8万吨全封闭式的高端精密锻件智能制造绿色基地,让我们迈上了现代化管理制造和高质量发展的台阶。

中国企业家有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信心和勇气,我们聚焦创新发展,助推法兰锻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乡亲们谋福利是幸福的

原平市子干乡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原平市子干乡党委副书记 高建忠

现在的原平市子干乡子干村民居绿树掩映,路面平整干净。别看现在挺好,以前的环境都不好意思说。

子干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村级经济条件相对薄弱,村委会环境脏乱、功能单一,村民进去办事往往都皱着眉头,纷纷抱怨。我包村后,村民对我寄予厚望,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新建村广场、清理“四堆”垃圾135处、修葺残垣断壁12处、拆除私搭违建8处、安装太阳能路灯135盏、硬化主街道5条、旱厕改造126户……我们以党建为引领,抓村“两委”班子建设,抓党员队伍建设,全体村民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让子干村焕然一新。

今年我们准备修建3.5公里的“四好”公路。精气神是最大财富,我们还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乡亲们谋福利。


城市印迹

忻州:一座城市20年的青春履历

忻州,既古老又年轻,既厚重又精彩。

说它古老,是因为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以“忻州”之名出现在史书上,是在唐朝。

说它年轻,是因为2001年1月18日,它才正式挂牌,到今年刚满20岁。

短短20年,一座城市链接过去、现在、未来,成为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城市。

2001年1月18日

忻州市举行撤地设市挂牌仪式。

2003年8月6日

忻顿公路一期工程竣工,同日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忻州至顿村旅游公路全长7.2公里,起自忻州古城,穿越如今的新区,直达顿村景区,形成南北主轴,把忻州城市直径拉大了一倍。

2007年7月1日

以忻州14个县(市、区)人文地理特征为标识的人民公园开园,成为撤地建市后的第一园。

2011年1月5日

忻州环城高速建设管理处成立。忻州环城高速全长31.271公里。

2012年2月1日

确定2012年为“大干城建年”。截至2020年,忻州市共新建改造道路245.47公里,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33.9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71.8平方公里。

2012年7月25日

“五馆一院”开工建设。

2014年4月25日

云中河景区正式开园。2015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恢复了忻州历史上最重要的景观——“双流合抱”之一,形成了景观带、产业带,凸显了忻州山水田园城市格局。

2015年12月25日

五台山机场通航运营,忻州正式进入航空时代。截至2019年,开通民用航空航线21条,旅客人数突破40万人次,正在成为我省西北部最大的航空港。

2016年7月6日

忻州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开工。截至2020年,忻州共完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开工30801套,基本建成54494套,完成投资146.38亿元。

2017年1月

忻州市启动实施了对忻州古城进行修复、改造、活化、保护工程,现在已成为全省热门打卡地。

2018年9月

忻州西站正式通车。随着雄忻高铁、集大原高铁在2021年的开工建设,忻州将成为高铁十字中心站。

2020年5月

忻州师范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计划2021年投入使用,与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隔河相望,在云中河南北两岸形成高校双子座。

2020年8月

遗山公园落成,与读书山、韩岩遗山墓园、古城遗山祠,形成忻州一道文化风景线。截至2020年,忻州城区建成区绿地率39.3%,绿化覆盖率43.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87平方米。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王利强 郑娜

本版图片由郝智 贾树林 李国伟提供

本版责编:王黎

版式/制图:刘铁军


筑梦未来 芝麻开花节节高


20210517_bb7fb69f77c6907eeb50e88521ccaebe.jpg

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

20210517_c855fbac460fb898330c660664300d09.jpg

美丽的公园,城市的眼睛

还是在岢岚,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冀望,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牢记嘱托,筑梦未来。忻州不断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雄心勃勃跨入新发展阶段。忻雄高铁正式落地、半导体产业园兴起、法兰5G智能制造联网……从“十三五”圆满收官到“十四五”强势开局,布局就是开局,起步就是冲刺,这里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今天的忻州,极具生态颜值,更添现代气质,内外兼修、包容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呈现新气象,正以前所未有的进竞态势向发展新区赶超跨越。”2月23日,忻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市长朱晓东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郑重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发展的战略定位为“五地一城”。这一定位将为忻州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布局“十四五”,忻州将全市发展的主要目标锁定为实现“十个新突破”:即构建“336”战略布局取得新突破、“六新”发展战略取得新突破、“8+6”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新突破、产城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高素质专业化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新突破、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取得新突破、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转型富民取得新突破。

所有的突破不仅意味着思想观念的突破,更意味着梦想的放飞和想象力的突破。

而路径,则是“十四五”时期“五地一城”的确立,即奋力打造全省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全省重要新型产业基地、全国杂粮产业示范基地、国际知名旅游康养目的地、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全省重要区域中心城市。这是忻州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发挥后发优势而确立的坐标方位。

锚定高质量,发力高速度,忻州赶上来了。

今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28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1%,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3.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2.5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省第一。

筑梦未来,两项第一,忻州经济发展有了澎湃动力。

——深入实施“336”战略布局,全力打造经济发展强劲增长极。

——聚力培育壮大“8+6”产业集群,构筑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低碳绿色消费示范区,培育壮大转型优势竞争优势。

——打造小杂粮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市,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厚植动力竞相迸发的创新生态。

——推动中心城区四大板块建设、大县城建设,建设高品质产城融合现代化城市。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康养目的地。

——明确细化产业定位,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深化开发区“二次改革”。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

——深入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协调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底色。

——大力实施技能富民战略,更高层次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

高质量发展引领高速度发展,高速度发展提升高质量发展。忻州秉持“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企业为重、服务为本”的信条,以一个追赶者的姿态、跨越者的决绝,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群众的愿景变成活色生香的现实。

善弈者谋势,勇为者敢为天下先。忻州市不断抢抓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机遇,统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两条路径,做大项目的“总盘子”。各级干部入企服务,强化服务项目建设的主动性,突出对项目开工、建设、投产等环节全生命周期管理,带动全市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今年全市工业重点项目共计353个,总投资2430.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6.57亿元,为历年之最。

芝麻开花节节高。从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到乡村振兴的风生水起,从黄河、汾河、滹沱河三条飞扬的“绿飘带”到一条条绿水一座座青山变身金山银山,从8个省级开发区到县县都有产业园区,一个个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一批批重大项目,正在产生强劲势能和澎湃动能。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早日蹚出全面转型之路,忻州上下正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亮点1

千年古城 焕发新颜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忻州古城游客接待量近5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近10万游客涌入忻州古城。

时间推移到3个月前,春节假期,忻州古城游客接待量达50余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成为我省古城保护活化第一品牌。

忻州古城,牛年牛气冲天,宾朋云集,笑逐颜开。

游客奔何而来?游客为何再来?游客因何不断来?

忻州古城穿越1800年的风雨,既是边城也是商市,融合了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两种样态,汇聚了“文化气”“烟火气”两种气息。

2017年至今,忻州古城活化改造展开 一幅产城融合、文旅兴旺的动人画卷。截至目前,忻州古城建成院落600余套,入驻商户5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其百业百态、百景百象、百味百坊、百戏百曲,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千年犹未老,如今正年少。忻州古城以一城融三区,与中部的“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东部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北部的养生和生态康养集聚区同频共振、同生共荣。

亮点2

卅年新区 “芯”游万仞

忻州被誉为“心灵之舟”,而“芯”是“半导体芯片”,广泛用于手机、电脑等核心电子领域。其原材料来源于铝矾土,加工后成为蓝宝石,可以作为芯片的衬底材料,借着诚心招商、全心安商,培育起一条清晰的高科技产业链。

2017年,忻州半导体产业园横空出世,4家半导体企业接踵而至,“高科技创新生态园区”拔地而起。

3年间,忻州半导体产业园落户高科技项目7个,合计总投资64亿元;园区全职高层次人才有40余名,其中有1名省级专家、5名外籍专家及10多位中国台湾专家;新型半导体材料砷化镓晶体及晶片制造加工项目(一期)在2020年全年实现产值2780万元,2021年累计开炉128台次;蓝宝石晶体及晶片制造加工项目(一期)今年1月6日成功启动第一台蓝宝石晶体掏棒机……半导体全产业链雏形已现。

忻州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到首位产业再到转型发展新高地,浇筑成忻州转型出雏型的里程碑,记录着忻州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新篇章,撬动全市的开发区赶超型跨越式发展。

亮点3

小杂粮漂洋过海

5月10日,山西杂粮出口平台、山西农业大学杂粮研究院揭牌成立,忻州市杂粮产业步入产学研深度融合新阶段。

神奇的北纬38度孕育着忻州优质的五谷杂粮。据不完全统计,忻州种植的杂粮有4大类20余个作物种类,常年种植面积360万亩左右,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近一半,约占全省的1/4;总产量7亿多公斤,约占全省的1/3。

忻州是“中国杂粮之都”,寄托着忻州人的梦想。“‘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产业重点建设区”“忻州杂粮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忻州“中国杂粮之都”名片擦得越来越亮。

杂粮产业满足着300多万忻州儿女的温饱需求,凭借着其独有的康养功能,还为他们带来了丰饶的生活。小米、绿豆等11个产品通过“圳品”认证,飞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菜篮子”;红芸豆漂洋过海,上了欧美餐桌,还被称之为养生时代的新宠;甜糯玉米走入了韩国市场;葵花籽和白瓜子则前往了伊朗、迪拜等中东国家……如今,全市杂粮产业销售收入突破34.8亿元,吸收带动种植户55万余户;杂粮商品率达到70%以上,销售量达40万吨,销售额达25亿元。

亮点4

大循环链接三城

“忻定原同城化”是一个热词,它热在忻州市民的交流往来当中,热在连通三城的忻定大道、忻原大道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中。

5月11日,忻原大道三家村至天涯山风景区区段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各种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山水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渊源深厚。

抱团先得月。忻定原同城化后,这个城市组群的体量有多庞大呢?

合璧之后的忻定原GDP达372.1亿元,占忻州市GDP1034.6亿元的1/3;人口近130万人,占忻州市316万人口的1/3。

合璧之后的忻定原,劳动力聚集优势、产业链融合优势,区位交通优势显现。距离太原80公里左右,距离北京约500公里,京原铁路、同蒲铁路、大西高铁等铁路穿境而过,108国道、338国道、大运高速、忻阜高速、大运公路纵横交错,形成“30分钟经济圈”。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王利强 郑娜

本版图片由郝智 贾树林 李国伟提供

本版责编:安晓奕

版 式:刘铁军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