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网络中国节·元宵节>>正文
品味元宵,让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流行
2021年02月25日 16时08分   光明网

作者:韦 丰

当传统佳节遇上互联网,立时就焕发出时代的无限活力。在喜迎元宵佳节之际,美国纽约华人社团和天津市文艺团体紧锣密鼓地为中美观众筹办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网络文艺联欢活动。“乐韵芳华”“曲坛荟萃”“梨园揽胜”“歌舞迎春”……以综艺演出的方式红红火火闹元宵,精彩纷呈的内容通过网络演出平台展现,丰富着中美民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虽然相隔万水千山,互联网足以将两端的真心紧紧相连。可以远渡重洋,可以涉水跋山,这样的网络中国节,碰撞出满满的欢愉,更绵延出深深的情意。

元宵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让这样一个传统佳节亲切鲜活地存在于你我他的生活之中,如此传承,才算是拥有真正的群众基础,而互联网恰好为其打开了科技的“工具箱”。今年元宵节,广东揭阳就举办了网上“行彩桥·猜灯谜·迎福瑞”活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网上“摸狮祈福”。燃灯放焰、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欢乐场景,都是元宵节最具有辨识度的民俗活动,然而今年很多地方的元宵活动从线下走入线上,这既是一种必要的“防疫之需”,更是一种必要的“安全之需”,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的一个综合考虑。一个安定祥和的中国,也将在属于每个华夏儿女的传统佳节里,积蓄着更多“向上向前”的力量。

佳节“云”端过,文化“佳宴”开。前几年,故宫博物院打破了“夜要闭户”的规矩,以举办“灯会”的方式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让元宵节的传统内涵流动在自己的巍峨宫殿和深深庭院之中。今年的元宵佳节,中国美术馆藏的北宋苏轼《潇湘竹石图》将亮相“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苏东坡流传至今的画作极为稀少,这次元宵节亮相可谓“牌面十足”;河南博物院以“元宵奇妙夜”为主题来打优秀传统文化牌,以镇馆之宝为吸睛点,以穿越时空、次元交汇为时间轴,用“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手法,为新媒体时代的观众继续带来文化盛宴;辽宁省博物馆也开放免费夜场,届时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展览、赏文物,还有机会参与各项文化活动……把厚重的藏馆大门打开,就很容易达成人民群众与传统佳节的“美美与共”。这种“靠近你”,不啻是一种文化的有力传承。

传统佳节所蕴藏的文化是厚重的,也可以是流行的。“传统佳节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样的时代之问,显然需要有破题之举。博物馆处在历史文化的知识输出口,站在文化传播“前店后厂”的最前面,一场贯穿古今的元宵奇妙之旅,将让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人群去主动地了解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里所承载的文明密码和精神内核,并从文化习俗、历史文明等角度帮助更多人深层次地了解传统佳节。这样一来,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将从“馆舍一隅”走向“大千世界”。从过往来看,元宵佳节带来的不仅是餐饮娱乐消费的火热,也将催生一种社会对传统文化追求的新风尚。可以肯定的是,这将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味元宵,让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流行。元宵是把“年”画上圆满句号的重要节点。细品其中滋味,不仅有节日的闹、汤圆的甜、花火的炫,还有一份家国情怀的念兹在兹。元宵佳节来临之际,“非遗”闽剧经典剧目《杨门女将》就在福州展演。这段家喻户晓的故事,因为在元宵佳节的亮相而更加让人印象深刻,抵御外敌、爱国之心、孝义理念等价值观念也得以升华。元宵作为文化表达载体的传统节日,如果对它只是在物质体验上的花样翻新,必然就会失去凝聚力而越发空洞。对它进行“打磨”和“淬炼”,从而让中华民族千年不断的家国情怀予以抒发,是我们这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人是节日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保持传统佳节的民族性,这份华夏儿女的初心将始终如一。(韦 丰)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