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未来可期。记者参加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听到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很多,其中关注度极高的要数“三聚”了。大家频频点赞,为其喝彩!
“三聚”为加强政治引领,“聚”方向;加强调查研究,“聚”质量;加强工作协同,“聚”效果。这“三聚”既是工作目标,又是工作抓手,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势在必然。
“三聚”好就好在:发挥各级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切实发挥党员在政治引领、发扬民主、凝聚共识、廉洁奉公等方面的模范作用;树立鲜明的质量导向,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着力培育协商文化,促进不同思想观点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着力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市政协强化委员责任担当,自觉践行“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要求,推动政协履职提质增效,切实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更好地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
“十四五”新征程已经开启,新一年新目标鼓舞人心。“三聚”把推动忻州转型出雏型和实现高质量高速度赶超型跨越式发展这一共同目标作为动力源和方向标,与党政同频共振、同轴运转、同向发力,明确“聚”的方向; 精准对标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找准履行政协职能与服务全市大局的结合点,抓住党政重视、群众关注、委员关心、政协有条件做的事情,拿出高招、妙招、实招、硬招,把履职之为与作风之实结合起来,增强资政建言的前瞻性、精准性,提升凝聚共识的针对性、有效性,画好履职尽责的“工笔画”,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政协工作的着力点,确保各项履职活动契合中心任务、体现人民心声,进而提升“聚”的质量;在平台搭建和工作协同上抓落实,用改革的理念和方式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完善凝聚共识机制,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重要作用,“让有影响力的人去影响人”步入常态化,通过“线上+线下”“个人+集体”“培训+研讨”等多种方式,加强政协履职方式、平台载体、工作力量的统筹整合,串起履职链、责任链、成果链,落实“聚”的效果。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