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五台山:坚定战略自信 将转型发展事业推进到底
2021年07月27日 10时28分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转型项目建设鸟瞰图 刘永平 摄

五台山无梁殿 王文君 摄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定扛起“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来”的历史使命,围绕市委“336”战略布局,进一步细化、丰富“345”工程的实施步骤和内容,在全面完成2020年确定的农村房屋征迁任务的基础上,确立了“一轴两翼”旅游发展新思路,规划实施了总投资约197.9亿元的3大类25个重点工程项目。

“十四五”期间,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发展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动力,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咬定“扩大‘世界文殊信仰中心’影响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奋斗目标和“老百姓增收、僧众满意、景区可持续发展”改革方向不动摇,紧盯发展理念落伍、管理水平滞后和服务意识缺失“三大问题”不放松,通过深化对外合作,将经营权全部推向市场,以市场规则推动景区提档升级,通过构建“一轴两翼”(南线旅游主轴线、东翼生态康养新业态和西翼佛教文化走廊)文旅产业新格局,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收入,扩大五台山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创五台山转型发展全新局面。

——全面疏解核心景区非核心功能,进一步提升核心景区“佛国净土”的文化景观效应。通过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五台山大医院和杨柏峪征迁等项目,将非核心区必需的管委会及各职能部门管理和服务功能全部外迁;通过台怀镇征拆村庄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文殊圣域),将已征拆台怀镇新台怀、瓦垚、西沟、营坊和南坡5个村进行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及景观打造,建成集观光游览与大型集会于一体的独具五台山特色的景观活动场所;通过寺庙周边环境治理和清水河综合治理项目,对景区26个寺庙消防工程及寺庙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全面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通过台怀镇中心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已征拆台怀镇金界寺、新坊、旧台怀、滩子4个村的原建设用地上,建设具有北方明清特色和五台山佛国建筑风貌相协调的民居民宿,以最大程度还原五台山历史上寺庙为主、民居为辅且相互依存的特色文化景观。

——全力打造新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服务效能。通过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佛国水乡、小估计沟村综合治理、石咀镇射虎川住宅安置区(台麓花园)、物流扶贫产业园以及新路沟旅游度假区等建设项目,在金岗库乡至石咀镇区域的南线旅游主轴线上,培育形成几个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商业区、餐饮区、康养区、休闲度假区、政务服务区和生活区,打造禅修小镇、生态康养小镇、度假村、文创一条街、餐饮一条街等新兴业态,发展传统技艺、夜间景观、文化演艺、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项目,延长游客滞留时间,不断开拓新的消费空间,改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传统模式。同时,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和增加经济收入,引导当地群众彻底摆脱小本经营思维,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劳动者、经营者。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补齐公共服务缺失的短板。通过智慧景区管理系统项目,将保护监测、运营管理、旅游服务、民生保障、全域协同等系统全部纳入统一大数据平台;通过沿清水河道路改造、沿清水河朝台步道及驿站等项目,进一步优化交通环境及配套服务,彻底解决旅游高峰期交通拥堵、旅游体验差等突出问题;通过智慧交通系统项目,建设集指挥、监控、运营管理等系统为一体的综合交通管理服务平台,以满足大量散客、独立成团、私人定制及区域内短途观光等不同出行需求;通过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厂、台怀镇水厂、金岗库——石咀片区供水工程、石咀镇集中供热、台怀镇生活垃圾高温热裂解气化等项目,打造结构合理、功能齐备的生态保护和民生服务体系,确保文旅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推进、相得益彰。

——逐步培育新型文旅业态,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从追求“游客数量”增加向“文化品质”提升转化。通过在南线旅游主轴线植入禅修、民宿、文创等新型业态,培育东翼铜钱沟区域生态康养产业,打造西翼连接龙泉寺、清凉寺、佛光寺等特色景点的佛教文化走廊,开发以毛主席路居馆、晋察冀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为支撑的红色旅游路线,构建五台山新型文旅产业体系。通过五台山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建设集佛学院男众部和文化交流中心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交流活动场所,全面规范佛事活动,引导僧众正信正行,进一步提升五台山“世界文殊信仰中心”影响力。

——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融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自身资源优势,以雄新高铁、太行一号等项目为媒介,对接京津冀、雄安新区等国家战略,融入全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和全市“三个门户、三个集散地、六大经济板块”建设,打造东接雄安新区的桥头堡、京津冀休闲康养的后花园。创新招商方式,建立招商网络渠道,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与各类商业行业协会、各地投资机构的合作,利用好各种招商引资活动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筛选实力强、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五台山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