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好嗨哟!雁门长城
2020年09月09日 10时19分   忻州市长城学会

这儿,总会用沧桑记录一段历史;这儿,总会用悲壮书写一段过往。每每驱车在二广高速穿越雁门关隧道时,就可以看到雁门关之险峻,句注山之嶙峋,那绵延不断的雁门长城,盘旋于群山之巅,望远总会遐想悠悠。那倥偬岁月里,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金戈铁马,旌旗飘扬,狼烟弥漫……雁门山下的广武汉墓群印证了这里的厮杀,雁门之关诉说了这里的悲壮。

据人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八达岭长城修复工程的几个专家曾经专门前来,亲自登临雁门白草口长城,拍照、取样、测量、画图、实地勘察,为八达岭长城的顺利修复找见了范本。我曾经登过八达岭长城,爬过好汉坡,体会了一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而雁门长城,陪同摄友无数次登越,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段“野长城”它独有自己的特色。我常以敬礼的情怀仰慕它,在春夏秋冬之间体会它的伟大,在风云晨暮之间体会它的庄严。

爬上勾注山远眺,这段长城蜿蜒曲折,神龙首尾都不见,数十座敌楼如同守关的卫士,穿梭于长城之间……东望巍巍雁门关,西瞰宁武古关,南通五台胜境,北达云冈石窟。据了解,雁门长城修筑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全长约20公里,城高6到8米,顶部宽3米,全部为砖石结构。作为九塞之首雁门关的防线,古代因防务严密,当代因山势险峻,雁门长城破坏较小,修复较少,以“原汁原味”著称。它是山西省境内明长城的代表作,是国内长城之珍品,极具考古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回眸历史,静读“如何万古冤魂在,风雨时闻有战声”的诗句。在中国漫长的冷兵器时代,汉逐匈奴、唐御突厥、宋抗契丹、明击瓦刺,大大小小几千次战役,没有一场绕过这里!做为农耕与游牧的分界线,自然又成为中原与漠北王朝的疆界。在历史变迁的沧海桑田中,它承担着中原农业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既冲突又融合的重要角色,成为历史上的战略要地和著名的古战场,是一个具有边塞文化特色人文景观和奇险独特自然景观的旅游景区。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雁门。雁门长城起始修建于战国时期的赵国。在明代,在山西河北一带设置了两道长城,一道是沿右玉左云到大同,再到宣化,进了北京,为外边;另一道就是经历宁武、雁门、倒马、紫荆等雄关险隘的内边,这保存完好的坐落于勾注山脊的长城,自然是内边了。明崇祯十三年,明王朝对广武守备所属的白草口长城、冠家梁长城进行了部分修整,这是文献记载中雁门长城最后的一次修筑,眼前的雁门长城基本是明代的遗物了。

徒步登上雁门长城之标志性建筑——残存“凤回头”碉楼,这里让多少游人散客为此驻足,也让文人墨客为此惊叹,更让摄影达人流连忘返。回眸一笑之间,释然了历史,朝着开放的今天和明天豪迈前行。雁门长城的遗存无不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今人的责任和后人的延续……

雁门长城最美莫过于在云雾之中了,每当雨后就会呈现出壮美的云海景观。从空中鸟瞰,重峦叠嶂的群山之间,云海此起彼伏、蔚为壮观;而雁门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云海中穿梭游弋,时而若隐若现,时而傲立云端,与那群山之巅的一座座烽火台相聚一起,更显雄壮,仿佛穿越千年沧桑,演绎古往今来!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历史的天空早已物是人非。这儿的景象有时候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有时候是乌云密布,雷电滚滚;更多的是蓝天深邃,白云飘逸。雁门长城的上空云儿好似魔术一般,一会憨虎寻古,霎时变幻为云猴出世,转眼又化为鲲鹏展翅。这样的天气千姿百态,奇妙无穷,让雁门长城又平添一分魅力,多了些许神秘的色彩,随游人各自的意境而浮想联翩。徒步于长城脚下,徘徊于荆草之间,与这里亲密接触,顿感精神倍添。诗曰:豪迈壮阔明长城,铁马金戈汉武功;怀古望今新天换,雁门关外景犹存!

好嗨哟,雁门长城!你是山西人民的骄傲,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史振宇撰稿;杨峻峰改编)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