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宁武关【视频】
2020年09月10日 16时56分   忻州在线

这里是历史上有名的宁武关。与雁门、偏头合称三关,又称“外三关”。当时北方诸民族只要南下中原,必经三关。

由于宁武关建于管涔山和云中山两山夹峙的巨大山口间,恢河穿流而过,自古就是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间的南北交通咽喉和战略要冲,具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当雁门、宁武、偏头三关防御形成东西连贯,互为一体的格局后,宁武关居中调度的地位不断上升。嘉靖二十年(1541)以原驻偏关的山西镇总兵移驻宁武,兼领三关。山西总兵平时驻节宁武关,秋天移驻阳方口,亲临一线指挥,防止蒙古人从右玉、大同方向突破入侵;到了冬天则移驻偏关,严防蒙古骑兵踏冰越过黄河。

此为宁武设“镇”之始,史称“楼烦重镇”。宁武从此成为山西中北部的中心城市。

宁武关历史上防御战事频繁。清朝初年,著名学者屈大均曾有诗写到宁武:“襟带河汾玉殿长,一朝弓剑委秋霜。将军死战哀宁武,帝子生泽恨晋阳。马首关山空落日,城中歌吹罢清高。悲风处处吹松柏,谁到并州不断肠。”

诗中所说的死战哀宁武的将军,即是殉难宁武关之战的明代山西总兵周遇吉。当时,李自成经此入关,特殊的地形、防守重地、忠勇悍将,有了这三个方面的加持,让李自成的“宁武关之战”打得费心劳神,甚至在他心中留下了阴影,他说:“如果明朝其他关镇都像宁武关这样抵抗,我们还有多少人够用的?不如返回陕西休整。”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却坚定了崇祯誓不南迁的决心。但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宁武大战之后,大同、宣化、居庸关的三处守军,以及调去的援军,竟然全部不战而降。不到一个月李自成就进入北京,明朝灭亡。

清朝统一全国后,长城不再为天堑,雍正三年(1725),宁武卫所时代终结,它从军事重镇演变为晋西北的行政中心。民国初废府设县,一直延续至今。

宁武关作为军事防御的屏障,在大战之后就黯然凋落了。但周遇吉与射死多名义军后被焚的妻子满门忠烈情结被后来的清政府竭力弘扬,从此宁武关和周遇吉名闻天下。著名京剧《宁武关》至今不衰。

如今,漫步在这个历史遗迹与现代喧哗混杂的县城,思绪很容易穿透时空。眼前的宁武,早已没有了要塞险关的感觉,日新月异的县城淹没了千百争战的痕迹。宁武关的前沿阵地是阳方口,内长城从这里经过,长城以北是茫茫800里金沙滩,打过数千次战争的古战场。

站在恢河大桥上游目四顾,这里最为醒目的是蜿蜒西去的长城、残存的城堡,还有那耸立在山顶和高岗上的一座座烽火台。这段长城,初建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赵国,后加强于北齐,宋代时曾有过修缮,明代重建。

恢河东岸的阳方堡,与东西两翼大约5公里处的朔宁堡和大水口堡其形制、规模大体尚存。三堡呈鼎立之势,互为犄角,共同守卫着此口的安全。在阳方口堡对面,有一座高台,叫托莲台。登上这个东西走向、平地算起有二三十米高的山岗俯瞰,山岗的头部伸向恢河,它高大的身腰和尾部西接管涔山的北端。顺着恢河北望,隐约可见历史名城朔州的形影。

在这里,宛若游龙的长城在经历了万水千山之后,一头栽到恢河上,既像是趴在那里喝水,又像是躺着歇息。历史上恢河水势汹涌,长流不息,河道宽约2里。现在再想看到昔日壮举,如同当年长城过河一样不易。

在托莲台北一里处,有一个小村落叫陈家沟,据考证,此村在北宋时叫陈家谷,为北宋大将杨业殉国之地。杨家将的故事闻名遐迩,当年杨业率军诱敌深入托莲台下的陈家谷口,潘美、王侁未如约设伏增援,致杨业长子延玉战死。杨业浑身负伤,力竭被俘,绝食三日而亡。今天的陈家沟,是个只有二三十户农家的小山村,属神池县温岭乡所辖。

1911年辛亥革命后,西路军攻占了阳方口。第二年,阎锡山率部由此北上,攻取了重镇包头。此后,晋军与国民军、奉军多次为争夺这里展开激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抢占了这里,并把战线向南推进了几百公里。为争夺此地,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多次与日军展开激战。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阎锡山部接管了阳方口。第二年,这里解放。

阳方口堡城尚存城北砖券拱门,现城楼己修复,楼上匾额书“宁武关”。

历史是沉睡千年的哲人,作为边防重镇,建关千年的宁武关,几经战火烽烟的洗礼,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关隘文化。雄关耸峙,绵延千里,然而百年的沧桑,使得宁武关的关楼以及城墙都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金戈铁马的风云岁月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握不住的袅袅余音......

文:宫清华

图片:王文君、吴杰强、资料图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