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市气象局坚持“早、准、快、广、实”原则,积极发挥“消息树”、先导性作用,竭力服务保障全市人民安全度汛。
起报早。“气象部门要提前研判天气形势,及早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给防汛应急挤出尽量多的时间……”这是7月12日全市防汛工作调度会对市气象局的要求。面对汛期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市气象局建立“13161”递进式气象服务工作机制,每周一制作《每周气象要讯》,提前三天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临灾前一天呈报《重要天气报告卡》,灾中提前6小时跟进式精细服务,灾后一天内制作《天气快报》。
预报准。我市地形地貌复杂,县域间气候差异较大。市气象局不断推进监测能力,凭借五寨新一代天气雷达、原平风廓线雷达、忻府区X波段雷达及1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96个省级自动气象站,连续监测气象要素和天气变化。结合应急多源数据资料和数值预报模式,制作出准确的预报产品,从定性到定量,从片区到网格,天气预报有了质的飞跃。
报告快。每遇重大天气过程,市气象局至少提前一天会把《重要气象报告卡》呈送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同时,还将通过电话快速“叫应”相关责任人,直到“响应”为止。
发布广。在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广泛发布重要天气预报信息的同时,市气象局主动联系宣传、通信部门,全网发布重要气象预报,还会邀请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天气过程的强度和防范建议,助力气象信息“跑完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