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阅读>>正文
走西口的故事,看这部小说就够了
——读李爱民长篇小说《西口,西口》
2024年04月01日 11时49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走那大路的口,人马多来解忧愁……”这首著名的山西地方民歌《走西口》流传百余年,道出了一对新婚夫妇生离死别的悲苦与近代山西人外出谋生的艰辛,它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原因。对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走西口既是对命运的挑战,也是对新环境的开拓,它固然艰辛,可是勤劳智慧的人们还是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开启了山西“海内最富”的辉煌时代,极大改变了山西与内蒙古地区的发展进程。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清朝到民国,三百余年间,无数来自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人背井离乡,远赴内蒙古,或揽工受苦,或逃荒避难,有人春去秋回,有人扎根落户。走西口改变了内蒙古地区的社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融合了汉族与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三百余年的走西口轰轰烈烈,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史,也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为各类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一直以来,以走西口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如民歌、二人台、诗歌、散文、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应有尽有。

历史变迁风云激荡,文学创作推陈出新,走西口话题永无止境。保德作家李爱民创作的长篇小说《西口,西口》获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顺民、黄风以及《黄河》杂志前主编张发先生联袂推荐——“全景式反映走西口大移民历史的书写,冒险拓荒者的记录,一部史诗,一曲壮歌”“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遥迢,行影背负着日头,一路风尘远去,情却未了”“《西口,西口》是一切关注走西口历史的人的心灵慰藉”。作品出版后,获得北岳文艺出版社“2022年度好书网络人气奖首奖”,列入山西出版传媒集团“2022年度好书榜”,上榜“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

在山西,走西口人数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紧邻内蒙古的河曲、保德、偏关三县。“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讲述走西口,这三县的人最具发言权,而《西口,西口》中三位主人公正是生长在河曲、保德、偏关一带。

家住河曲的李小朵出身贫苦农家,生在黄河边,水性极好,打小爱唱山曲且禀赋颇高,得名师指点后技艺更是精进,后迫于生计走西口。在口外,李小朵曾在街头卖艺,最终安身于包头城内新修的戏台,结束了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日子。家住保德的陈嘉丰出身诗书世家,颇有才学,幼时参加童试录为廪生,因仗义执言得罪本地知州,被官家处处刁难,故走西口躲避。他入商号当过学徒,下沙场掏过甘草,靠诚信宽仁在生意场上风生水起,厚德惠民为百姓盛赞称道,终成包头商界翘楚。家住偏关的郭望苏从小敦厚老实、古道热肠,阴差阳错加入太平天国,脱离后被污蔑为“长毛教父”遭官府缉捕,无奈踏上西行之路,最终在包头黄河畔撑船渐行渐远,渺无踪迹……

《西口,西口》以半虚构、半纪实的笔法,全面展示了晋西北几代人走西口的历史。全书故事跌宕曲折,惊心动魄。书中有少年英雄、粉黛佳人,有王公喇嘛、将军官吏,有商贾富绅、义军侠士,也有戏子伶人、土匪流氓……各色人物奔走于黄河两岸,游荡于大漠草原,为生存、为发财,为自己、为家族,在人生道路上苦苦奋斗挣扎。侠肝义胆、悲欢离合、生杀予夺、爱恨情仇,每个人都有一串曲折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命运。全书场面辽阔,气势磅礴,大漠风沙,长河激浪,贫民谋生者的苦难、晋商创业者的搏斗、大小官员的沉浮,斑斑血泪,跃然纸上,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书中处处伏笔叠加,线索错综复杂,展现了内地汉民在口外谋求生存的艰辛困苦,以及勇于向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除了引人入胜的场面描写外,还始终充盈着一股浩然正气,这种正气源自老百姓内心的道德感。作者用诙谐文笔表达对反面人物态度的同时,将青年男女的相爱写得也是曲折婉转,唯美含蓄。出于命运安排,三位主人公和最初的心上人都未能终成眷属,令人不免感伤,好在最后都找到了自己的感情归宿,给读者略施安慰。文中的其余人物,如兰心蕙质的霓歌、率真活泼的萨日娜、敢爱敢恨的“二老财”、随波逐流的“四奶奶”、 巧取豪夺的知州胡丘、阿谀奉承的薛氏兄弟等,人物形象也非常丰满立体,在作者笔下他们都有血有肉,爱得让人心疼,恨得让人牙痒。

在《西口,西口》一书中,作者有意突出地域、乡土、民俗、方言等元素,故而整部小说地方特色浓重,犹如晋陕蒙一带的风俗画。书中引用了许多民歌,并将一些民间传说和二人台故事进一步演绎,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此外还大量使用真实地名,虚实相间,提升了故事真实感。全书的叙述语言传承古典小说文风,将曲折复杂的故事用简练儒雅的文字娓娓道来,流畅如山泉出涧,令人赏心悦目。

在作者看来,走西口“不仅仅是一曲逃荒避难的悲歌,一曲生离死别的哀歌,也是一曲人们不甘屈从勇于向命运挑战的豪歌,一曲开拓进取拼搏奋斗的壮歌。时至今日,这种精神和勇气依然是人类在前进当中不可或缺的巨大动力”。(杨雁霞)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